寺庙兴修与地方变迁以淡水龙山寺为例

寺庙兴修与地方变迁以淡水龙山寺为例

ID:26333465

大小:11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26

寺庙兴修与地方变迁以淡水龙山寺为例_第1页
寺庙兴修与地方变迁以淡水龙山寺为例_第2页
寺庙兴修与地方变迁以淡水龙山寺为例_第3页
寺庙兴修与地方变迁以淡水龙山寺为例_第4页
寺庙兴修与地方变迁以淡水龙山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寺庙兴修与地方变迁以淡水龙山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寺廟興修與地方變遷─以淡水龍山寺為例作者=卓克華職稱=中國技術學院共同科副教授一、前言──台灣的龍山寺二、淡水早期之開發三、淡水街道之形成四、龍山寺始建年代與興建背景五、遞嬗沿革與廟中古文物之稽考六、小結一、前言──台灣的龍山寺  台灣創建於清代的「龍山寺」,目前所知僅有五座,是否均分靈自泉州安海鎮的龍山寺,因史書記載不明,不可得知,但其中確切可知者為艋舺的龍山寺。  泉州在清代轄有:晉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等五縣,安海位在晉江縣南方近海處,是個港口。據《安海志》記載,龍山寺又名天竺寺,為東漢高

2、僧「一粒沙」發現某株異樹神木,請工匠將其砍伐,雕成一尊千眼千手佛,至隋代越王皇泰年間(六一八~六一九年)才興建了龍山寺奉祀此佛尊。該寺經歷代重修,現存建築則是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由靖海侯施琅等人捐資大修時的遺物。文革時遭逢劫難,幸近年又陸續修復。今存寺院,主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和後殿。寺前有半月池,山門兩旁華表高聳。周圍牆壁,庭院中間,天壇高築,兩旁廊廡通連。正殿上下二層,前後殿宇,兩側禪房僧舍鱗次櫛比,全寺宏敞雄偉,疏落有致參見(1)楊荔《閩南掌故》(華藝出版社,1991年),〈千年古剎龍山

3、寺〉,頁74-76。(2)陳曉亮《尋根攬勝話泉州》(華夷出版社,1991年12月,一版),〈隋代名剎龍山寺〉,頁108-109。。  龍山寺的信徒主要是泉州的晉江、惠安及南安等俗稱「三邑」人士,由於地理位置的影響,安溪偏西北,同安偏南,與安海有山嶽阻隔,兩地人士較少信仰,雖說觀音信仰為中國普遍信仰,但在泉州仍有強烈的地緣色彩,也即是在清代台灣仍以來自三邑人士才較有可能建造「龍山寺」。20  在台灣的五座龍山寺中,以台南大東門外的龍山寺,可能創建最早,約在雍正年間由里人公建。曾於乾隆年間重修,日據時因

4、拓路而遷建現址,近年又以水泥修繕,已<失舊貌,未列入古蹟。艋舺龍山寺初建於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年),嘉慶、同治年代迭有修建。至日據時期大正八年(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聘請名匠王益順主持改築,而成今日規模。大殿在二次大戰末期遭炸毀,光復後再予重建,於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年)完成,此後仍有小型之修繕與添建,而成今貌。鳳山龍山寺或創建於乾隆初年,歷經嘉慶、道光、同治年代的修建,至日據時期兩側護室一度改建,周遭景觀也因市區改正計劃,寺前橫闢一條道路,視野大開。光復以來的修繕為局部性的,未全面大修,古物幸得保

5、存,成「兩殿夾拜亭,外帶左右護室」式的平面格局。鹿港龍山寺初建於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其後迭有修建。目前格局寬宏,前殿寬七開間,後帶戲亭。大殿居中獨立,前帶拜亭。戲亭內置八卦結網,是台灣建築史上的佳作以上參見:(1)李乾朗《鳳山龍山寺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民國75年4月),〈鳳山龍山寺寺史〉,頁11-19。(2)李乾朗《艋舺龍山寺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民國81年11月)〈艋舺龍山寺之寺史〉,頁13-64。(3)漢寶德《鹿港龍山寺之研究》(鹿港文物維護促進會,民國74年3月),〈鹿

6、港龍山寺的簡史〉,頁11-21。按,本小節目的僅是作背景簡略之介紹,茲不一一分註出處。。  綜觀台灣這幾座龍山寺,平面格局不盡相同,材料亦有別,且與祖廟安海龍山寺也不同,呈現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及不同地區背景影響,形成每一座寺廟獨特風貌。然而不同風貌中,仍突顯著泉州匠師的共同特色,即木結構及斗拱技巧成熟,用料較細,拱身較平,瓜筒較長。另一共通特點,即是初建時都選擇在市街的邊緣或郊區,如台南龍山寺在東門外,艋舺龍山寺在新店頭街南郊,鹿港龍山寺在五福大街南郊,鳳山龍山寺則在面臨出東門的下橫街尾,這些地理

7、位置似乎反映屬於佛教的龍山寺,有性喜幽靜的傾向李乾朗《鳳山龍山寺》(略稱),頁15。。較為特殊的是位居鬧市之中的淡水龍山寺,亦即本論文的主題所在。  眾所週知,台灣寺廟除純粹宗教功能外,尚具有強烈其他世俗之功能與色彩。清代台灣社會,因台島荒蕪初啟,天災疫害頻仍,加以官府力量薄弱,兵燹屢屢,民間互助合作之風氣特盛,常有結社組織,多由同鄉、同族或同業組成,以共同信仰神明為中心而結合,因之促成寺廟之興建發達。故台灣廟宇不僅是民間信仰中心,同時也成為聚落自治及行會自治中心,兼具自衛、自治、涉外、社交、教化、

8、文化、娛樂、藝術等等多元化的社會功能,舉凡地方之治安、產業、交通、教育、聯誼、藝文、娛樂……等,莫不透過寺廟以推行,因此從某一角度來看,台灣寺廟(尤其是公廟或閤港廟)實為台灣基層社會的一個村際組織。  而寺廟從起初因陋就簡,或掛香火於田寮、公厝、住屋,以後醵資粗造小祠,乃致集資創建大廟,以為答報神恩。每次興建、修繕、更替,一方面反映寺廟自身的歷史沿革與發展軌跡;二方面反映主其事者,透過內部運作,按其期望角色來表現,因此寺廟每次的修建,不僅只是寺廟機能的擴充,或是外觀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