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ID:2633088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_第1页
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_第2页
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_第3页
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_第4页
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杨洪霞杨丽芸张灵敏靳红微【摘要】目的研究民间验方痛风饮1付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痛风模型大鼠应用痛风饮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患肢压力及步态积分;踝周径变化值;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清IL-1β、IL-6水平;以及右踝关节组织HE染色。结果痛风饮能明显减轻实验性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以及患肢站立及行走时压力积分,能降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IL-1β、IL-6水平,具有改善致炎关节滑膜细胞增生和减轻炎细胞浸润的作用。结论痛风饮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关键词】痛风饮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微晶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2、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症状,常夜间发作,疼痛剧烈。西药秋水仙碱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选的一种特效药物,但有导致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秃发、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副作用〔1〕。目前未见有1付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报道,我们采用民间验方1付中药“痛风饮”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痛风饮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1材料1.1动物健康),除空白对照组外,余三组造模。造模后24h对各组灌服治疗药物进行观察。根据人用药量与实验动物用药的换算公式,计算出大鼠的用药量,T组按

3、13.5g·kg-1·d-1,C组参照许延文《痹清胶囊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3〕中的给药量,按0.135mg·kg-1·d-1剂量灌胃,所有药物分两次灌胃,共灌胃治疗1d。M组和N组均与T组、C组同一时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3实验观察2.3.1在造模成功后及治疗1d后观察各指标并登记〔2〕。造模后24h及灌胃治疗后24h测量站立时及行走时患肢压力积分、步态积分。大鼠站立及行走时患肢压力积分(A):后肢正常压力,两后肢一样重量或平等负重为0分;模型侧后肢负重轻度减少,完全在地板上,但是趾不分为1分;后肢压力中度减少,腿屈曲仅有部分肢体负重,接触地板为2分;后肢负重严重

4、减少,甚至患肢完全提起不负重为3分。大鼠步行时患足步态积分(B):正常步态为0分;轻度跛行,注射尿酸钠的下肢屈曲为1分;中度跛行,注射尿酸钠的下肢接触地板为2分;严重跛行,甚至出现3肢行走步态,注射肢不负重为3分。2.3.2右后足踝周径变化值测量 分别于造模时、造模后24h及灌胃后24h测量右后足踝周径,在第一次测量时于测量处做一标记,读取数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并记录,计算造模前后踝周径差及造模后与治疗后踝周径差,作为踝周径变化值。2.4标本采集与指标检测 于给药后24h断头取血,待血液自动流出后,用微量吸管采血,放入已加好稀释液的小试管内,用计数盘法进行白细胞计数;取血4m

5、l注入干燥试管,4℃离心3500r/min,15min,分离血浆,置-20℃,测定相关指标。IL-1β,IL-6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将大鼠右踝关节在10%甲醛中固定48h,0.10mol/L的硝酸溶液脱钙,包埋,切片4μm,常规HE染色,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采集。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forN)介导的炎症,在正常情况下,组织中少见PMN,而增强的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粘连是急性痛风产生的本质〔4,5〕。激活的PMN在趋化因子作用下与血管内皮细胞(VEC)粘附并进入组织中,PMN粘附,穿越VEC向炎症部位游走是急性炎症损伤过程的重要

6、特征。IL-1β是前炎症网链中的一级细胞因子,是调节炎症始动因素和炎症反应重要调节剂〔6〕;IL-6作为发热因子,参与损伤的急性反应〔7〕。故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均以消炎镇痛为原则。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当代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与遗传、体质、饮食、外感、环境、劳倦等因素有关,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脉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本民间验方采用1付中药于急性发作期服用,其中采用药物之性味多属辛温或辛苦温之品,《医学正传·痛风》:“治以辛温,监以辛凉,流散寒湿,开通郁结,使血行气和,更能慎口

7、节欲,无有不安者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病》中也提到:“治法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发腠理。其血得行,与气相和,其病自安。”且辛散,温通,苦燥,苦泄药物协同作用,可使湿得燥则开,血得热则行,血行气和;配以苦味缓泄,可促使邪从大肠而出,其病自解。结合现代医药学研究,辛温之性的药物可以使血流加速,升高局部温度,一方面利于局部的微晶体重新溶解吸收;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局部堆积的病理产物散开;再配合苦味药物的缓泄作用,使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各种炎症介质、致炎细胞因子)排出体内,从而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