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25361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论语》中“而”的考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中“而”的考察 【内容摘要】文中试探讨《论语》中“而”字这个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辨析“而”的动态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试描述“而”在句子结构和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 【关键字】而;论语;语义特征;语法功能 在古代汉语中,“而”是一个应用频率高,用法多样,语义灵活的语词。“而”的本义是指人两颊下垂的胡须。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为,“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凡‘而’之属皆从‘而’。臣铉等曰:‘今俗刖,作髵非是之切。”随着汉语的发展,“而”逐渐被假借为代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语词。据杨伯峻对《论语》20
2、篇中“而”的统计,“而”的出现次数达341次(《论语译注》),频率如此之高,在对表达孔子的思想过程中一定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论语》中“而”字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而”跟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壮语等句子成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加深我们对“而”字的功能的全面认识,本文试以《论语》为语料,着重探讨“而”在句子里的位置和语义解释之间的映射关系,辨析“而”动态性的句法特征及语义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论证“而”这个论元与其它论元之间的关系。 一、“而”作代词,通“尔”,读作ěr.表示第二人称,在论语中仅有一例。 如: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
3、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陈蒲清《四书·论语》 (1)子欲善而民善也。《学而》 杨伯峻《论语译注》“您想把国家治理好,百姓就会好起来。”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陈蒲清《四书·论语》“君子从根本上努力,根本确立了,仁道就会产生。” 上例中,从句法结构分析,“而”连接的两个分句是并列的,但从语义特征分析,它们又成条件关系。 (八)“而”连接结构助词与动词。 例如: (1)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公冶长》 杨伯峻《论语译注》“老师关于文章方面的学问,我们听得到。” (2)圣人,
4、吾不得而见之矣。《述而》 张中卫《论语直解》“我不能看见圣人了。” (3)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随有粟,我得而食诸?《颜渊》 杨伯峻《论语译注》“……,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的着吗?” 三、“而”的语法特征灵活多样,在《论语》中“而”有一例犹“为”或“见”,表示一种意念被动。 例如: 夫如是,奚而不丧。《宪问》 杨伯峻《论语译注》“奚而,俞樾《群经平议》云:‘奚而犹奚为也’。杨氏也释为‘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败亡?’” 四、“而”在《论语》中用为助词。 “因古代汉语中没有时态助词”《文言基础知识》,所以,我们这
5、里谈的只是结构助词。“而”在《论语》中用作助词主要出现在两种结构类型里,即主谓和壮中结构里。 在主谓结构里,“而”表示加重语气。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做个人,却不将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 (2)人而不仁,如何礼?《八佾》 杨伯峻《论语译注》“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卫灵公》 陈蒲清《四书·论语》“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上例中,“而”都处在主谓语之间,强调主体论元的行为动作或状态。“而”在句子组合规则中起辅助连接作用,无
6、实际的语义。 在状中结构里,“而”连接副词或副词短语,作核心论元的状语,对谓语动词加以修饰,如; (1)子路率尔而对曰。《先进》 杨伯峻《文言虚词》“子路不假思索地便答道。” (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诸何先?《颜渊》 杨伯峻《论语译注》“如果迫不得已,在粮食,军备和信用这三项当中一定要去掉一项,你先去那一项?” (3)曾独立,鲤趋而过庭。《卫灵公》 杨伯峻《论语译注》“(他老人家)曾经一个人站着,我恭敬地快步过庭院。” 上例中,“而”前面的谓语成份对核心论元动词加以描述,如(1)中“率尔”是“对”的方式态度,是对“对”的
7、修饰限制。 另外,《论语》中有一例用法如“之”。 如: 君子听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例中的“君子听其言而过其行”同“君子听其言而过其行”语法功能一样。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