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

“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

ID:26322407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_第1页
“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_第2页
“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_第3页
“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_第4页
“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异地高考”的财政学思考摘要:高考问题是各地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关系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考生的自身发展等方面。从财政学的角度探讨异地高考存在的原因并给出几点建议。高等教育资源作为准公共产品主要依靠各地政府的支持。从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政府的财政投入等方面对异地高考的成因进行探讨并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异地高考;高等教育资源;财政支持  一、问题  在2012年8月30日《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意见的通知》出台后,使异地高考成为可能,并且引发各方更为激烈的讨论。2012年9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2、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会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提出,异地高考需要在学生、家长以及城市三个方面符合条件才能实施。各个省份逐步出台有关异地高考的新政策。  各界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异地高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孙志远(2013)从政策过程的视角,对异地高考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徐金海、朱思鹤(2012)从平等受教育权出发,对实行异地高考的必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翟月玲(2012)从国家政策方面对产生异地高考的根源进行探究,成因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省际间高考录取分数各不相同。武宸、洪成文(2012)从新制度

3、主义的角度对异地高考的现状、成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认为异地高考现象的出现既有现实必然性,也有因为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而诱导的偶然性。本文将利用公共财政学的一些理论对异地高考的成因以及政策建议进行研究。  二、理论基础  财政学主要研究国家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收支以及公共选择等方面。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选择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1.公共产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是判定是否公用品的理论依据,也是甄别人类生存发展所需各种物品属性的基本原则。  按照萨缪尔森在1955年给出的定义,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其消费都不会减少别人对其消

4、费的物品,具有公用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个人消费等于集体消费。私人产品是指只有获得某种物品的人才能消费这种物品的产品,其消费的总量等于所有个人消费额的总和。准公共产品同时具有公共产品以及私人产品的特征。  准公共产品具有竞争性但是不具有排他性,集体共同消费,有拥挤点现象,拥挤点前后属性有差异,∞>外部性>内部性>0。其由私人部门或公共部门提供,市场或国家预算分配,向享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高等教育资源从其性质上分,属于准公共产品,其主要是有政府提供,个人以及企业负担一部分。  2.教育的外部性。教育不仅受教育者受

5、益,而且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至关重要,平等的教育还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许多国际法将受教育权确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支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要素生产率是人们衡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一个常用的指标。经济增长方程为:dY/Y=dA/A+αdK/K+(1-α)dL/L。经济增长可以用资本投入的增长、劳动投入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解释,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素有技术进步、劳动力技巧等。(2)教育有助于人们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教育的

6、外部性不仅表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方面,还有助于解决很多严峻的社会问题。例如,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们健康水平,降低犯罪率等。  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后,不但可以使他个人受益,同时也可使全社会受益,这种利益不可被分割,也不能排他,这表现出教育产品公共属性的一面;与此同时,教育的消费又具有极大的竞争性。一部分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另一部分人就不能接受,这又表现出高等教育产品私人属性的一面。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  三、异地高考的财政学原因  1.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均。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相对而言教育资

7、源比较匮乏。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更是稀缺,并且由于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导致中国的教育资源的分布极度不均衡。  本科高校数量、高考学生报考数量等是影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各省配置的重要指标。按照该指标把全国各省分成三类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第一类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第二类地区以及高等教育资源贫乏的第三类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例;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地区以山东、河南、安徽为例;高等教育资源贫乏地区以海南、西藏、青海为例。  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国家211、985类学校为例,北京、上海、天津就有39所,占全国优质高等教育资

8、源的33%左右。在三类地区,海南、西藏、青海三省一共有两所211学校,在二类地区的五省一共有11所。  从表1可以得出,一、二类地区的学校数比例是1∶2,但是报考人数比是1∶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