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

“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

ID:26320254

大小:74.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26

“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_第1页
“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_第2页
“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_第3页
“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_第4页
“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与文化”流系品说的论文 "文化"一词有着十分复杂的含义。从汉语词源来说,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人,正面站着,这个人的胸口有一个交错的图案。郑玄注《礼记》:"文,犹美,善也。"甲骨文的"化"字,为一正一反两人正倒相对,其意义是转化、变化。"文化",表明人类应该正确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按照真善美的目的"赞天地之化育",帮助天地化育,弥补天地化育的不足,而不是走向反面,导致人类和大自然的双重异化,人类和自然的严重对抗。西方的"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文,与种植技术有关,反映了人类从自然蒙昧状态向农业文明演化的过程。《美国传统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群体和民族

2、世代相传的行为模式、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法律、群体组织和其它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总体。无论是东方和西方,关于文化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自然界中有人的活动,才会有文化的诞生;反过来,文化也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这是文化与人关系的两个方面。  如果说科学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那么,文化则提供了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进而影响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方向。人类日益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的发展和运用应当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有鉴于此,联合国确定第14个世界水日(2006年3月22日)的主题为"水与文化",以此唤醒人们:

3、水实际上是具有强大文化功能的,尽管科学技术对于了解水循环和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适应具体的环境,并且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期盼,而这又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必须更好地了解社会、水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作用。  华夏文明因水而生,逐水而变,中国的治水历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过程,对形成中国基本的社会形态、组织形式、民族文化心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中国,水仍然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功能,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成因,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水资源的管理是技术、制度和文化的结合。  一、治水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过程  (一)水是

4、华夏文明的源头  世界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为这里河水泛滥,土地肥沃,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栖息和繁衍。考古研究表明,中华文明是沿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大河流域分布展开,并不断向中原的黄河流域聚集,然后又向四周扩散、演变。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起源,从文献与考古结合考察,洪水与治水传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中原地区的文明起源要从洪水到治水谈起。"华夏文明的发展总是与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治水的历史就是华夏文明的发展史。  (二)治水催生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伊始,东西方的历史就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着,体现着迥然相异的

5、历史图景。马克思指出:"统一体或是由部落中的一个家庭的首领来代表,或是由各个家长彼此间发生联系。与此相应,这种共同体的形式就或是较为专制的,或是较为民主的。"在马克思看来,亚细亚社会形态下的专制主义政治,除了宗法制度、公田制度和村社制度外,很大程度上与亚洲的地理环境有关,与治水有关。中国古代的江河带来了洪水灾难,组织抗洪救灾更重要的是一项社会工程。为了生存而治理洪水,导致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的各酋邦,不得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组织起强有力的治水机构――从治水联盟到治水联合体,最终催生了超经济的国家的出现。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原地区国家的最终形成,

6、主要是在从洪水到治水的推动下促成的,这是超越社会大分工产生政治实体的推动力。"现代西方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儒教与道教》中也多次提及"治水的这一必要性是中央政权及其世袭官僚制之所以成立的关键所在。"韦伯的学生、美籍德裔著名史学家卡尔·魏特夫在其代表作《东方专制主义――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更明确提出"治水社会"的系统理论,尽管他的立论有立场上的反动,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解释东方社会形态形成的参考。  (三)水旱灾害往往是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直接因素  中国历代王朝政权的更替,无不与水旱灾害密切相关。这是因为,重大水旱灾害对以农业立国的小农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封

7、建王朝的税收绝大多数取之于农业,在风调雨顺的正常年景里,农业收成好,王朝政府的财政收入就稳定。而在水旱灾害严重的年景里,农业受到毁灭性打击,而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往往置民众于水火而不顾,横征暴敛,官逼民反。据经济学家盛洪研究,从西周到清朝的两三千年历史中,中国的税率基本上维持在10%,"而这正好与小农的不贫不富是吻合的,如果低于10%,国家破产;高于10%,小农破产。所以10%的税率就刚好和我们国家的这种小农经营是高度吻合的。10%均线的周期性突破时期,比如政府扩张与水旱灾害都是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