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和答案解析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和答案解析

ID:26310563

大小:13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6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和答案解析_第1页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和答案解析_第2页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和答案解析_第3页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和答案解析_第4页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和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粮油储藏学考试题目范围和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完美格式.第一章粮食的物理性质1.试叙述粮堆的组成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一、粮堆的组成成分主要有:粮粒、杂质、储粮害虫、微生物以及粮堆内的气体成分二、各组分与粮食储藏的关系(一)粮粒与粮食储藏的关系由于同类粮食的品种、种植和生长条件、生长部位、收获时间、收获方式和脱粒方式、晾晒与否导致粮食粮食入仓的水分、入仓温度以及耐储藏时间各有差异,影响了储粮的稳定性以及储粮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二)杂质与储粮的关系杂质对储粮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括:1.有机杂质具有较强的呼吸能力,使储粮稳定性下降2.有机杂质是虫霉的滋生场所,为以后粮食发热霉变提供条件。3.杂质聚集的地方

2、,改变了粮食的孔隙度,为以后储粮的发热霉变提供了条件。4.杂质超标,同时也会影响储藏粮食的等级。(三)储粮害虫与粮食储藏的关系储粮害虫对粮食储藏的影响包括:1.由于虫害的影响,造成粮食重量的损失。2.有些害虫喜食粮食籽粒的胚芽,使得种粮的发芽率降低甚至完全丧失。3.有些害虫蛀蚀粮食的胚乳,使粮食的营养价值降低。4.储粮害虫的一些生命活动导致粮食发热。5.有些害虫还能危害仓、厂建筑与包装器材(四)微生物与粮食储藏的关系粮食是微生物良好的呼吸基质,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新陈代谢,来维持生命活动和危害粮食,在粮堆内积聚热量促使储粮发热霉变。使粮食的营养物质分解,造成

3、粮食质量损失,营养降低。同时使储量变色变味,造成食用品质、饲用品质、工艺品质降低。甚至能产生毒素,使粮食带毒,影影响人畜安全(五)粮堆内气体成分与储粮的关系粮堆中粮粒与粮粒之间的空间被各种气体所填充,是粮食在储藏中维持正常呼吸,进行水分、热能交换的基础。2.粮食的散落性,影响因素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静止角、自流角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由于粮食颗粒小、内聚力小,下落向四周流动形成一个锥体的性质。影响因素:1.粮粒的大小、形状、表面光滑程度、籽粒饱满度、杂质含量等。粒大、饱满、圆形粒状、表面光滑、杂质含量少的散落性好;反之则散落性差2.粮食的水分含量水分

4、含量增加,散落性降低。散落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1.散落性的大小可以判断粮食储藏的稳定状态。2.有利于粮食的装卸运输。3.确定粮食输送及自流设备的依据。4.造成粮堆对仓壁侧压力的主要原因静止角:粮食在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下,从高点自然落到水平面,形成圆锥体,此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间的夹角自流角:粮粒在不同材料斜面上,开始向下滑动的角度。3.自动分级及成因、不同仓房的自动分级现象。后果及防范措施一、自动分级:粮食在震动或散落过程中、同质量、同类型的粮粒和杂质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位,使粮堆组分重新分配的现象。二、成因:受到重力、浮力、气流等因素的影响三、不同仓房的自动分

5、级现象(一)房式仓入库1.人工入粮自动分级不明显。2.移动入库式形成带状杂质区3.固定式入库多个窝状杂质区。(二)立筒仓入库仓壁环状轻杂区(三)浅圆仓入库仓壁环状轻杂区和中心柱状重型杂质区。.技术资料.专业整理..WORD完美格式.四、后果(一)给发热霉变创造条件。(二)增加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增加了判断粮情的难度(三)降低了通风和环流熏蒸的效果五、防范措施(一)预先清理粮食(二)在粮仓机械设备的卸粮端安装一些机械装置,使粮食均匀的向四周散落,减轻自动分级现象。(三)立筒仓可采取中心管进粮与中心管卸粮方式(四)再在杂质集中区多设点检查4.孔隙

6、度、密度、容重、比重?影响孔隙度的因素以及与储藏的关系孔隙度:粮堆中空隙体积占粮堆体积的百分比。密度:粮粒在整个粮堆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容重:单位体积内某种粮食的质量。比重:粮食的重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孔隙度影响因素:1.粮粒形状(表面光滑、粒形短、大小不一、破碎粒多。孔隙度下降)2.杂质类型(含细小杂质多,孔隙度下降;含大而轻的杂质多时,孔隙度上升)。3.水分含量。4.粮堆部位。孔隙度与储粮的关系:1.是粮粒正常生命活动的环境。2.是进行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前提条件之一。3.在气调储藏中,用以计算充气数量。4.孔隙度的大小影响熏蒸效果。5.孔隙度的大小在一定程

7、度上决定着温湿度对粮堆的影响。5.导热性、导热率?影响导热率的因素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一、导热性:物质传递热能的性质。二、导热率:指1m厚的粮层在上层温度与下层温度相差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粮堆表面积的热量。三、影响因素:粮食含水量以及粮堆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粮堆孔隙度、杂质含量、粮堆温度等。四、与储粮的关系有利:隔热保冷,为开展低温储粮创造条件。不利:导热性差,粮堆内各点温度难于平衡,高温部分水就会向低温部分转移,引起吸湿返潮变质。由于热量传递慢,发热点附近难以测到高温,发热点不易发现。6.热容量、导温系数以及它们与粮食储藏的关系。一、热容量:干物质与水分热量

8、之和。二、导温系数:受到同样的热量,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