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

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

ID:26300595

大小:81.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26

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_第1页
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_第2页
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_第3页
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_第4页
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论文..吴承明先生曾引用19世纪末批判实证主义历史哲学代表克罗齐的思想指出:史学家总是根据当代的兴趣去选择历史题材,评论历史事物。因而得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结论。现实兴趣没有进入过去以前,只有历史档案,现实生活进入档案以后,才出现真正的历史,而这也是历史的功能所在(《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3)。如果说,一切历史研究均可以视作当代史的话..,那么,中国现代经济史就更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伴随2001年“三农”问题突出、“三个代表”研讨和加入WTO,该学科对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更加深入了。部分课题已

2、开始运用现代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一、关于分期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研究与一般将1958—1978年划为一个时期的作法不同,由谈敏主编的《新中国经济思想史丛书》将中国大陆50余年经济思想发展的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从新中国的建立到60年代中后期;“文革”时期;1978年党的11届3中全会延续至今。特点是突出了“文革”时期的僵化,合并了前17年。其认为“以阶级斗争为纲”之下的经济模式,仅体现在“文革”期间;而将前17年统而划之(《新中国经济思想丛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如以往综述所述(见《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载《中国经济史研究》3)。许多

3、经济史研究者是将建国前3年划作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时期。由吴承明、董志凯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全面阐述了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与运行特色。在多年研究经济档案的基础上,其形成了内容翔实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运用了一批新发掘的档案资料,整理出267个有关建国初期经济状况的统计表。2.将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经济成分等与中国特定的资源环境、人口状况等基础因素联系起来。3.汲取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阐述了继承与变革的历史因素及路径。4.突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在中国全面建立、运行的历程与成就。该书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从国情出发,在劳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4、义经济对立的既定认识基础上,补充了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并存、兼顾、统一的思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使经济政策选择有了趋利避害的较大空间,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雏形,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打开了突破口(《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唐艳艳认为,1949—1954年是典型的公私经济共荣的时期。公私经济之间存在互补与竞争关系,互补一面是主要的,矛盾一面是次要、可以协调的(《1949—1954年中国公私经济互补与矛盾关系的分析》,载《中国经济史研究》3)。董志凯对朝鲜战争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且指出这场战争给中国

5、经济带来的负担与激励;对经济体制迅速走向集中的作用(《抗美援朝战争与中国经济》,载《当代中国史研究》4)。二、对1953—1957年经济的研究对该时期研究有长期作用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合作编撰的《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9卷本全部出齐。其中新建树被概括为10个方面:1953年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向苏式计划经济过渡的深刻背景;“一五”计划的制订实施特点;财政职能的发挥和制度变迁;中国金融管理走向集中统一;国家运用信贷、利率等金融杠杆,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调整经济结构;“156”项及其他重点项目的立项实施;国

6、内市场的深刻变化,统购统销的选择,商品流通、物价管理等计划性形成;过渡初期工业投资的结构与特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广并非从农村实际出发,国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劳动工资、职工保险福利和劳动管理的特点,限制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的政策制定;交通发展与通讯滞后对工业化的影响等(董志凯:《从史料发掘到认识创新》,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对这一时期经济政策研究的一个焦点。(参见梅丽红:《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与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认定》《中共党史研究》;武国友:《我国为什么放弃"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

7、”的决策而宣布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作者在中国现代史学会2001年会上的发言,2001.6。)有的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具有政纲与政策两重的性质。毛泽东和列宁一样,都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以“力量对比”为尺度来决定政策的。力量对比变化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也相应变化(王也扬:《历史地看待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及其变化》,《中共党史研究》3)。郭德宏认为还有三个原因:一是过分强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二是工业化的需要。三是“五反”运动的影响(其在中国现代史学会2001年会上的发言,2001.6)。对农业合作运动研究的文章较多。陈廷煊回顾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