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

ID:26295958

大小:841.37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25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_第1页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_第2页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_第3页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_第4页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 护理指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指导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规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重性精神疾病基本知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常见问题解答健康教育处方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规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承担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网络报告,登记确诊患者档案;定期随访,指导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指导监护人落实对患者的护理、康复措施;转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协助开展应急医疗处置等2.重性精神疾病基本知识2.1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2.2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关吗?2.3精神疾病都是生气引起的吗?2.4为什么精神病

2、人不承认自己有病?2.5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点?2.6双相情感障碍相关2.7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相关2.1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躯体疾病,目前还没有哪一种仪器或检查手段能够确诊。所有精神疾病都是基于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作出诊断。因此,有许多患者及家属会有这样的疑问“病人的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为什么会得“精神病”?2.1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2.1.1素质性的易感因素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早期的环境危害:如早产、产程延长、窒息、严重营养不良、产前病毒感染等。脑器质性病变:研究认为精神

3、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存在脑病理形态和神经生化异常。性格因素:固执倔强、敏感多疑、急躁易怒、内向、孤僻、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喜欢独处不与人交往等2.1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2.1.2诱发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各种社会应激源起促发作用,无论是成婚、升学、晋升等令人愉快的事,还是失恋、失业、地震、水灾、亲人暴亡等令人痛苦事件,都可使精神受到刺激:常引起人极度精神紧张,导致大脑功能紊乱。药物滥用:2.1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总之:个体在具备易感因素的基础上,又遇到促发因素,就容易患各种精神疾病。2.2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关吗?人们生活在社会上,每时每刻都要接触不同的人和事,

4、例如车祸、晋升、亲人死亡、自然灾害、躯体疾病、关系不和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心理刺激。每个人都要适应这个刺激,但如果适应不良,就会引起心理反应,甚至出现精神异常。对心理适应的能力,每个人是不一样的。那些性格开朗、乐观、有坚强意志的人,一般适应能力较好,不引起精神障碍。因此,精神疾病的发生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有关,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2.3精神疾病都是生气引起的吗?不少人在生气后出现了精神异常,所以社会上好多人误认为精神疾病都是由于生气引起的;其实,生气仅对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病起决定作用,在癔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中个只是个诱发因素。精神刺激

5、能否引起精神疾病,不仅取决于精神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还取决于个体心理特征及周围人心理上支持程度。2.4为什么精神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完整的病人,通常能认识到自己患了病,知道哪些是病态的表现并要求治疗。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2.4为什么精神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自知力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往往被看做是判断精神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自知力完整是精

6、神疾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有些缺乏自知力的病人口头上承认“有精神病”甚至承认某些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是不正常的,以企图欺骗家属及医务人员来达到出院的目的并非罕见。2.5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点?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外界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最多见的一类精神疾病,在精神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约占就诊人数的2/3.大多数患者在青壮年起病,以25岁左右最多,也有不少在15至40岁之间,大多起病缓慢(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迁延至数月或数十年,不及时治疗,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本身对疾病却毫无认识,往往拒绝就医,即使家人勉强将其带至医院,大多也

7、不愿意接近医生,不愿叙述自身的感觉,都认为没病,拒绝服药和治疗。2.5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点?2.5.1起病缓慢的特点:多逐渐起病,隐袭发病,早期不易被察觉,为此患者常常难以得到及时的早期治疗。如若了解此特点,家属将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5.2慢性过程的特点:病程至少超过3个月,部分患者病期可达数十年。家属了解这一特点,有利于树立防治疾病的持久观点,防止急躁情绪。在开始为患者治病时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协助医务人员治好病人。2.5.3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本病如不给于积极的系统的治疗,病情不会自愈,且有日益加重的可能,甚至衰退导致精神残疾的后果。家属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8、,应协助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