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对我国大学生感恩缺失现象的分析及借鉴性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对我国大学生感恩缺失现象的分析及借鉴性思考论文关键词:中国大学生 日本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最近国内讨论的“中国大学生感恩缺失”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必要性、紧迫性、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对我国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所启发。 最近报纸、网站都在谈论不少受助大学生对资助者态度冷漠,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活、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缺乏感恩,这种道德感令人担忧。相比之下,日本感恩教育效果显著,不乏借鉴意义。 一、在中国大学生中推行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孕育了感恩的优良传统,但
2、现阶段不少大学生存在功利观念,情感冷漠,把他人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表现出精神“真空”。这种“忘恩”情绪,正成为高校里的一股暗流,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感恩之心刻不容缓。 1.感恩教育应成为大学道德教育中的一环,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当代大学生受经济社会中个人价值的影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不少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漠然置之;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对社会的救助毫无感恩之情。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 2.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
3、能力。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知道感恩的人受社会欢迎,更容易获得工作和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大增强。 3.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回报社会的责任感。近年来,不少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但一些人毕业后不偿还国家贷款,对学校催交学费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大学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学成后却毁约不回国。要增强大学生回报社会的意识,需要对其进行感恩教育。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分析 我国大学生感恩的缺失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
4、结果,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来分析。 1.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父母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不求任何回报,使本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一俊遮百丑”。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 2.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更多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
5、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中小学教育教学范围。学生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最关心就业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就要让学生“成才先成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3.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随着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社会应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
6、恩报恩的好风气。 三、借鉴日本经验,做到洋为中用 1.把感恩纳入大学道德专题课程,发挥主阵地作用,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本应成为我国各级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国中小学普遍注重传授知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从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反观日本,各级学校都狠抓感恩教育,把感恩教育纳入德育课程。日本学校的德育课程主要有道德课、生活科、社会科和公民科。小学主要是生活科,初中阶段主要是社会科,高中阶段设置公民科来代替社会科,大学阶段进行主题教育,每周设定一个大多为人生价值、感恩意识的主题,师生一起讨论,进行感恩主题教育。我国高校需要补上中小学缺失的
7、感恩教育这一课。把“学会感恩”列入大学生守则规范,并从大学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就将“感恩教育”安排进他们的德育课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这些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作用,让大学生学会感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和社会的救助之恩。 2.注重对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引导,克服自私冷漠观念,培养感恩意识。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成年人,成年人就应该学会自立。在日本,父母子女关系是父母只对子女负有限责任,子女成年后必须独立谋生;子女确有困难,可以向父母借钱,但必须偿还。只有大学生通过自立的实践,体验生活的艰难,才会明白为什么要感恩。我国多数大学生把负担都甩给父母,
8、视之为理所当然,自立意识和责任观念淡薄。因此,培养我国大学生的感恩之心还需要帮助他们克服依赖思想和寄生心理,树立责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