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

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

ID:2626261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1页
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2页
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3页
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4页
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freel左右,株型稍松散,旗叶短宽、上冲、深绿色,茎秆粗壮。穗层厚,穗大穗匀,.freel2,穗粒数37.0粒,千粒重45.8g。冬季抗寒性一般,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抗倒性较好。后期较耐高温,叶功能好,耐热性较好,成熟落黄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条锈病、纹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781、776g/L,硬度指数64、67,蛋白质含量12.96%、12.99%;面粉湿面筋含量28.0%、26.4%,沉降值23.4、24.4mL,吸水率59.2%、60.4%,稳定时间2.8、3.

2、4min,最大抗延阻力154、169E.U,延伸性14.0、13.4cm,拉伸面积32、34cm2。1.3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009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10.1%;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224.5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9.2%。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714.5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7.8%。1.4栽培技术10月5—25日播种。高肥力地块播量105~120kg/hm2;中低肥力地块可适当增加播量。若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d增加播量7.5kg/hm2为宜。要施足底肥,一

3、般施尿素300kg/hm2、磷酸二铵375kg/hm2、硫酸钾225kg/hm2,或施三元复合肥750kg/hm2。春节前后追施尿素105~150kg/hm2。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并适当化控,以降低株高。春季注意防治纹枯病,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后期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治叶锈病和蚜虫。1.5国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2洛麦21号(国审麦2009006)2.1品种来源该品种是由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洛麦1号为母本、周麦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

4、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2.2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d。幼苗近直立,叶黄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90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短宽、上冲,长相清秀,株行间透光性较好,茎秆较粗。穗层厚,穗大穗匀,结实性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大小较均匀,腹沟深,饱满度一般。2年区试平均穗数546万穗/hm2,穗粒数36.4粒,千粒重44.8g。冬季抗寒性一般,耐倒春寒能力偏弱。抗倒性中等偏弱。耐旱性较好,熟相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条锈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颖枯病偏重发生,高感条锈病。2007年、2008年

5、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768、775g/L,硬度指数60(2008年),蛋白质含量14.29%、14.02%;面粉湿面筋含量33.1%、30.4%,沉降值28.7、26.7mL,吸水率58.5%、56.8%,稳定时间2.4、2.2min,最大抗延阻力174、163E.U,延伸性16.4、16.4cm,拉伸面积42、40cm2。2.3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59.5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3.4%;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763.0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7.5%。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

6、,平均产量7452.0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5.5%。2.4栽培技术10月8—15日播种,最佳播量90~120kg/hm2,以23cm等行距或20cm×27cm宽窄行种植为宜。施肥要按照稳氮、增磷、补钾的原则,重点增施粗肥和磷钾肥。灌溉主要抓住越冬水和拔节至抽穗水2个时期,有利于形成多花大穗,同时确保足够的群体。抽穗后一般不浇水,控制贪青,有利于籽粒饱满。主要是蚜虫危害,小麦播种前要进行晒种和药剂拌种,拌种药剂可采用1605、乐斯本等长效农药,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蚜虫3-4;小麦拔节孕穗期,要进行一喷三防,可用氧化乐果、粉锈宁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重点防治纹枯病、穗蚜、白粉病

7、。人工收获的地块要在蜡熟期进行,机械收割可适当推迟。2.5国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省关中灌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3豫农982(国审麦2009007)3.1品种来源该品种是由河南农业大学以HY9153和百农3217的杂交后代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3.2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2d。幼苗半匍匐,分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