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57724
大小:14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5
《兰州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兰州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试行)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为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及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兰州工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并进行实践的过程。合格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初步训练。3.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能力。4.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以及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及各级职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学院、教研室三级管理和组织实施。1.教务处工作职责(1)依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政策、制度和规定,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宏观指导。(2)负责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协调、检查、评
3、估。(3)负责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工作(4)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教学研究和改革。(5)负责毕业设计专用教室的安排。2.学院工作职责(1)落实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根据本单位各专业培养目标,组织制订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拟定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2)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和安排。(3)审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和任务书,审定指导教师。(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5)抽查评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4、6)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7)负责本院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初审和推荐工作。3.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研室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的基本单位,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选择课题,审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和任务书,安排指导教师。(2)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3)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监控。(4)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5)对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6)负责本专业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初审和推荐工作。4.指导教师工作职责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原则上应选派讲师(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全面
5、的知识,教风严谨,责任心强,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聘请校外人员(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参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须有本校教师参与指导,以把握教学要求与进程。初级职称教师不得独立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但可以与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联合指导。指导教师应履行以下职责:(1)按规定选择课题,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附件1),报教研室、院审批。(2)课题审查通过后,指导教师应按要求认真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附件2),制定指导工作计划。经教研室主任、院分管教学院长签字后下发给学生。(3)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定主要参考资料和社会
6、调查(实习)内容。(4)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5)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并写出评语。(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审阅表附件6。(7)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8)每周指导时间不得少于5小时。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关要求1.每位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不超过6人。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般在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前一学期末书面下达给学生。3.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要有合适的课题,且单位已安排了相当于讲师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担任指导
7、,则由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由学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批并报教务处备案。同时,院部应根据学校的规定,对外出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要安排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校内指导教师要进行定期检查,掌握进度并对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负责。五、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题目难易程度要适中,份量要适当,过程要完整。2.选题应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