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开题报告

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开题报告

ID:26252721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院:农学院学生姓名严田蓉学号201241529122年级专业及班级12级农学(1)班指导教师及职称黄璜教授毕业论文题目水稻旱作叶面积变化动态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不少于1000字)1选题研究意义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全球每年平均降水量800mm,我国为630mm,比全球的平均数约少20%[1]。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研究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2-3]。我国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大国,粮食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水资源的短缺会限制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

2、4]。资源紧缺及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农业用水中的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节水农业是解决中国缺水问题的唯一途径[5]。传统的淹水灌溉耗水量惊人,达6000-9000m3/hm2,水资源浪费严重[6]。水稻是农业的用水大户,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全国总用水量约50%[7]。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用水量一般为570-900mm,其中水稻的生理用水量只有180-300mm,只占总用水量的30%-40%,而生态用水量占60%-70%[8]。由此可见稻田水分大部分以生态用水的形式消耗掉[9]。水稻是中生植物,即“半水生性”,对水旱具有双重的适应性[10],所

3、以研究发展水稻旱作等节水灌溉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并且水稻旱作还具有省工、节本等优点,还会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稻旱作这种新的种植制度,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极具潜力的节水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水稻叶片是稻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重要器官,其光合量占全株总光合量的90%以上,叶面积指数大小影响光合速率的高低即决定产量的高低。高产群体必须有一个适宜的最大叶面积指数[12]。叶面积指数是反映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指标。群体适宜LAI(叶面积指数)则要通过合理叶面积发展动态来实现[13]。所以叶面积动态的研究对作物特性及指导实际生产具有现实意义[14]。2国内外研究现状2.

4、1水稻旱作研究水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不仅能适应湿地环境,而且还可以进行旱作,并表现出旱作生理特征,水稻具有明显的两栖性。水稻的祖先野生稻起源于东南亚低洼沼泽地带,由于沼泽地带频繁干湿交替,使水稻在演化过程中具有了对水、旱环境的双重适应性。许多学者称水稻为“中生植物”或“多型性植物”,既非典型水生植物,又非典型旱生植物[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稻与水分关系的多样性。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早年就已经对水稻和陆稻的抗旱性及水稻对旱作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6-17]。20世纪60年代日本曾经成功进行了水稻覆膜旱作的研究与推广应用[18]。70年代至80年

5、代初,我国东北辽宁等地也进行了水稻覆膜旱作研究[19]。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持续干旱和南方季节性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水稻旱育秧技术的广泛应用,覆膜种稻由东北、华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扩延到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和南方丘陵山区[20]。水稻旱作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旱直播,即定墒下种,播后覆土;二是苗期旱长,一般四叶期后灌水;三是中后期管理,依据水稻生理需水规律,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辅之以必要的浅湿间歇灌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高效节水增产的目的[21]。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在比较水稻、陆稻在水作和旱作条件下各种性状的表现时,得到了大体相同的结果:无论是水稻还

6、是陆稻,淹灌时生长都相对较好,旱种时生育期都有所延迟,株高变矮,分蘖成穗率降低,批粒率提高,最终导致籽粒产量降低,干旱越严重,这些性状越恶化,其恶化程度与品种特性密切相关,抗旱品种显著轻于不抗旱品种[22]。生育期延迟是旱作水稻生长发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选择适宜的抗旱品种,适时、适地直播(或移栽),掌握适宜密度是获得旱作水稻高产的基础,加强水稻旱作水肥调控技术是实现旱作水稻的关键。适当使用保水剂能大大提高水稻耐干旱、盐碱的能力[23]。张士功等认为杂交稻较常规稻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多、穗粒多、抗逆强等优势,更加耐旱、耐涝,更适宜旱作,且旱作下条件下,杂交稻比常规稻的灌溉水生产效率高10%-18%

7、[21,24]。地膜覆盖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水、热状况[25]。把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到水稻栽培中,就形成了水稻旱作覆膜栽培技术。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一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稳产效果。覆膜旱作水稻技术因其比间歇、润湿灌溉的节水效应更加显著,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26]。水稻覆盖旱作就是在保障一定产量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稻田生态耗水。据报道水稻覆盖旱作的节水率可达45%-80%[11]。2.2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