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35206
大小:63.0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5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安徽省滁州市施集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所在的家乡安徽省施集镇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大韩农村的宽阔的水泥街道上,一幅幅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百鸟齐鸣、绿树红叶、宽敞的楼房、交织成网的水泥路、绿色蔬菜示范园、笑逐颜开的农民、实实在在的新生活,见证了近几年来施集农村的新变化。
2、新变化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在我小的时候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三, 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
3、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
4、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应树立工业化理念,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重要目标,大力实施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标准化意识,制定和完善种养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
5、,积极推广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对接,更好地应对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树立品牌化意识,努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对外开放。我的家乡施集根据各村不同特点,按照“一事一议”办法,采取“政府支持,民办公助”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各村按照文明示范村的标准,硬化了村街村巷,规范了柴草粪三堆,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厩厕灶三改,建起绿化带,空地栽花种草,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幅村在绿中,人在林中的优美画卷。同时,施集村镇建设与实施沼气工程相结合,
6、让每个村民都能用上安全的沼气,随着水泥路和沼气在农村的普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景已成为历史,动物粪便、秸杆等农村垃圾变废为宝,被合理利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猪—沼—果”、“猪—沼—菜”等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农家出现了猪满栏、果满园的景象。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改水6万多农户,改厕4万多农户,建4沼气池8000座,村庄绿化率达95%以上,100%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为使美丽村落和亮丽风光、特色村庄和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施集深入挖掘自有潜力,根据各村的种
7、植、气候、土壤等特点,以经济特色作物为重点,打造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乡乡有品牌,村村有特产“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以茶叶为主的1万亩茶叶生产基地,各种名茶远销海内外;永红、上十岭等村1000亩嫩头青,优质茶叶供不应求;以长洼、东升等乡村为主的7万亩优质草皮、板栗等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带动种植户2000多户,这些绿色产业刚一上市便飞来无数订单;有些村民利用地缘优势做好温室大棚蔬菜,装满乡镇居民的“菜蓝子”。有田的种菜、搞养殖,没田的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经过引导,许多人很快成为生意上的行家里手,全县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据农业部门统计,施集共
8、发展特色产业23个,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