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25602
大小:70.5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5
《初中“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实施目的和意义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项目”),即通过校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
2、一项艺术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施“2+1项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供有效载体。实施“2+1项目”,对于加强体育、艺术课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养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科学安排“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
3、内容,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体育供选项目及其标准(一)项目内容1.体操类项目艺术体操、健美操、轻器械体操(跳绳、毽子)、单杠等。2.田径类项目耐久跑(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100米、200米、400米、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实心球。3.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二)项目选择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两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三)达标标准1.每项体育项目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即可达标。(1)在校级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得单项前六名、团体前三名;(2)代表学校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比
4、赛;(3)在校及校以上各类体育代表队(集体项目)中参加训练六个月以上者;(4)在学校对学生体育标准测试中,所选定项目达到良好标准;2.达到所选项目的规定标准可予认定,由专业教师认定其是否达标。三、艺术供选项目及其标准(一)项目内容1.音乐表演类项目:器乐类、声乐类、播音表演类、舞蹈类等。美术类项目:素描、中国画、动漫、书法、摄影等。(二)项目选择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艺术项目。(三)认定标准1.每项艺术项目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即可直接达标。(1)在校级各类艺术活动竞赛中获得单项前三名;(2)在县级及以上各类艺术活动竞赛中获得单项前10名
5、者或三等奖以上者;(3)代表学校在县级及以上各类艺术活动竞赛中获得集体三等奖以上者;(4)在校及校以上各类艺术代表队(集体项目)中参加训练六个月以上者;(5)参加学校非笔试测试,音乐或美术学科连续两学期获得良好档次者。2.达到所选项目的规定标准可予认定,由专业教师认定其是否达标。四、体育艺术技能评定各教学班要成立由体育课代表、艺术课代表和艺体骨干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审核小组,根据同学本人申请,认为该同学已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并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艺术活动习惯,然后推荐上报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评定小组。由班级体育、艺术干部负责收集本
6、班学生体育、艺术竞赛证书和训练情况的有关资料,进行登记、填表,然后上报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评定小组进行认定。结合艺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达标评定标准”,对体育某一项目已经达到标准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给予评定,对艺术某一项目已经达到标准的学生艺术教师在艺术课上给予评定。评定工作结束后,对已经达标的学生统一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五、“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实施原则(一)科学性和趣味性原则。学校艺体活动要坚持以育人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二)全面性原则。学校艺体活动要面向全体,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
7、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良性发展局面。(三)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艺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由交流和多元评价的良好环境氛围。(四)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原则。应以课内教育为主渠道,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外、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