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九讲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九讲

ID:26218489

大小:1.32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5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九讲_第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九讲_第2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九讲_第3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九讲_第4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九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九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教育管理史主讲教师:王建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九讲 中国近代教育方针的演变清末教育宗旨的颁布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袁世凯政府的教育宗旨1922年学制的七项标准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宗旨一、清末教育宗旨的颁布1.历史背景清末新学制颁布,科举制度归于消亡,国家教育机制的控制功能面临着被削弱的危险。保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针的贯彻,《奏定学堂章程》:“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务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2.教育宗旨内

2、容一、清末教育宗旨的颁布1906年3月16日,清学部上奏:“今中国振兴国务,固宜注重普通之学,令全国之民无人不学,尤以明定宗旨宣示天下为握要之图”。“若欲审度宗旨以定趋向,自必深察国势民风强弱贫富之故,而后能涤除陋习,造就全国之民。窃谓中国政教所固有,而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有二:曰忠君,曰尊孔。中国民质之所最缺,而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有三: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3.评价一、清末教育宗旨的颁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具体体现。教育宗旨的核心是国家主义精神,完全以皇权利益为教育的根本取向也含有将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兴衰、国民素质的提高相联系的意味,其“造就国民”的宗

3、旨是清末新学制中所不具有的新精神。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1.宗旨蔡元培:“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国民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1912年9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2.评价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删除了“忠君”、“尊孔”、“尚公”等含有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容其出发点和归宿都聚焦在健全人格的养成上,从人的素质发展需要这一角度来确定国家教育方向这种教育理念在中国的

4、萌发,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进程。三、袁世凯政府的教育宗旨1915年1月,袁世凯在《颁定教育要旨》中以“矩矱本诸先民,智慧求诸世界”,“以忠孝节义植其基,于智识技能求其阙”为总原则,颁布了“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教育宗旨。清末教育宗旨的翻版,不仅其指导思想回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轨道,而且其教育精神回到了“国家至上”的专制轨道。四、1922年学制的七项标准新文化运动以“个人价值”为突破口,展示了新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共和国民之教育,其应发挥人权平等之精神。”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

5、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各地方伸缩余地五、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1.历史背景“党化教育”政策出台对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改革持否定态度。1929年,国民党三大提出“矫正从前教育上放任主义之失,而代之以国家教育之政策”。为了整顿教育,国民党政权将教育发展纳入“以党治国”的轨道,纳入其“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统治框架之内。整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努力推行中国传统的固有道德。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五、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通过:“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

6、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3.评价五、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联帝反共反人民的三民主义,其目的是要借此来推行它的“以党治国”路线。强化了政党意志,以变质的三民主义强加给国家教育,从而中止了近代以来追求人格回归的教育改革潮流。1934年,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六、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宗旨1938年,《边区教育宗旨和实施原则》(草案

7、):“边区教育的宗旨是为争取抗战胜利,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培养有民族觉悟、有民主思想、有现代生活的知识技能,能担负抗战建国之任务的战士和建设者。”六、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宗旨第九讲结束 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