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11068
大小:1.4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0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六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教育管理史主讲教师:王建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六讲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的演变什么是国家教育体制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小结国家教育体制的构建表现为对社会成员教育权利的分配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在本质上体现为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如何争取国家教育的最大效益,这是国家教育体制所努力的目标。一、国家教育体制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一)秦汉至唐:学校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二)宋、元、明、清:古代官学体制的调整和单一化(一)秦汉至唐:学校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1.秦朝取消学校教育2.汉代学校体制的单一化二、
2、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汉代是古代中央集权学校体制初创时期。其学校体制的主体是设置在京都的太学。太学创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汉代太学由朝廷主管宗庙礼仪的太常(九卿之一)兼管。3.魏晋南北朝教育体制突破“独尊儒术”(一)秦汉至唐:学校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西晋初设立国子学南朝学馆的涌现专科教育兴起地方学制的正式确立北齐创立国子寺4.隋唐学校体制的多样化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一)秦汉至唐:学校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隋朝在国子寺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五学,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国子寺
3、为国子监朝廷的一些职能部门也创办了一些专门学校,如大理寺的律学等这样,隋朝开始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体系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一)秦汉至唐:学校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4.隋唐学校体制的多样化唐代的中央官学有直系和旁系两大系统。所谓直系是指由国子监掌管的学校。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书、书学、算学、律学。所谓旁系是指由朝廷各职能部门主办的学校。其中最重要的是二馆:弘文馆由门下省主办,崇文馆由东宫主办。唐代地方学校,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此外,在府、州两级还设有医学。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
4、一)秦汉至唐:学校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4.隋唐学校体制的多样化唐代学校体制的特点:第一,整个学校体制形成了一种多学科并举的教育格局,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各方面人才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第二,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完备,满足了中央与地方发展教育的需要,并通过完整的学校网络有效地控制了全国教育的发展。第三,它既照顾了士族子弟的利益,又满足了庶族子弟奋发上进的需要(二)宋、元、明、清:古代官学体制的调整和单一化1.宋代学校体制的调整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宋代中央官学的教育行政仍由国子监掌管,中史
5、官学仍分直系和旁系两大部分。直系由国子监管辖,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武学、律学、广文馆等。旁系由中央各局管辖,有太史局掌管的算学,书艺局掌管的书学,画图局掌管的画学,太医局掌管的医学等。宋代的地方官学则有州学和县学,自神宋熙宁四年起陆续设置诸路学官,后又设诸路提举学事司2.元代监学合一体制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元代设置了三所国子监,每所国子监管理一所国子学,即蒙古国子监下辖蒙古国子学。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回回国子监下辖回回国子学。这种监学合一的体制,表明国子监的教育行政职能逐渐向学校职能转变。地方官学则有诸路医学、阴阳
6、学、蒙古字学和儒学等名目,并设置诸路学政统辖地方学校。另外,元廷还要求各地创办社学(二)宋、元、明、清:古代官学体制的调整和单一化3.明清学校体制的单一化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明清的中央官学主要是国子监。国子监集教育行政管理职能与教学职能于一身地方官学为府、州、县学。此外,在地方基层还设有未列入学制的机构,明代为社学,清代先是社学,后为义学。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宝塔型的学校教育体系(二)宋、元、明、清:古代官学体制的调整和单一化二、我国教育体制的演变对于地方官学,明朝自洪武四年开始,规定选士于地方学校。科举第一
7、级考试与地方学校入学考试实为一体明清地方教育的管理权也直接由朝廷掌握。明代在布政使司下设立儒学提举司,专门管理地方学校。内设提学官。提学官代表朝廷巡视所辖区域的地方官学,考核教和生员,督促其学业,决定其时退(二)宋、元、明、清:古代官学体制的调整和单一化3.明清学校体制的单一化三、小结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单一化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国家教育的宏观调控机能不断强化的总趋势;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因而其学校的建构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正由于此,古代教育突出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8、,忽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由中央集中控制;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变化实质体现为封建统治集团对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的调控第六讲结束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