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在“左”的思想束缚下,认为社会主义只有计划经济,不能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而没有辩证地看到“计划”和“市场”只是两种配置的方式,不能将其作为衡量姓“社”、姓“资”的标准。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2、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发展我国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使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并能参与世界市场体系和竞争,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技术交流,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技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此,在这新旧经济体制交换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笔者就山区的实际情况,谈谈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山区农村经济面临的困难和存在问题近二十年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下,积极推进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大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和完善社
3、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农村经济,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可喜的一步。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山区农村中暴露出许多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给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计划经济的思路意识依然存在,农民素质低,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 (1)依恋土地的思想观念严重。山区农村的农民视土地为最根本的生活,把土地当成起码的社会保障而不轻易放弃的心理是普遍的。由于这种心理,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商品观念相当淡薄,为了一寸土地争得头破血流是常有的事,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力,过剩的劳动力无法向
4、其他产业转移,不像广东农民那样“庄稼合着生意做”,由于单纯的粮食观点,即使饭够吃了,但由于资金缺乏,生活水平还是提不高。 (2)急功近利的功利性观念普遍存在。农村在向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演进的过程中,表现为强烈的功利性动机。也就是说,他们比较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比较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视社会的利益。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这部分农民,这几年逐步尝到商品经济的甜头,强烈的致富欲望诱惑他们不甘放弃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但一碰到诸如兴修水利、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等收效慢的工作就不感兴趣,显得很被动。他们偏重于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收益的“短、平、快”项目,以达到“吹糠见米”的效果。
5、 (3)谨小慎微怕担风险心理突出。由于山区农村长期处于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虽然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但农村的科学文化、交通通讯仍较落后,农村对商品生产的信息不灵,知识仍很缺乏,比较注重实际,因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谨慎行事,怕担风险。明知种桑养蚕是一条致富的门路,但就是不敢尝试,畏首畏尾,他们想到的不是成功后的收益而是失败后的退路。 (4)自由散漫,组织观念淡薄。长期的单一农业生产养成了山区农村一些农民懒惰、散漫的习性。他们的纪律观念、全局观念相当淡薄,有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本能思想。他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由自在生活,部分人有一种不求竞争,不思进取,甘心贫
6、困的心理,甚至有人笃信:每人耕一份田,苗种在人,秋收在天,即使颗粒无收,国家也不会让农民饿死。 (5)封建迷信的思想浓厚。数千年来,古老中华的文明一直被勤劳朴实的农民在中国的最底层托举、哺育着,在山区农村,部分农民至今依然怀揣着一种早该抛弃的朽物———封建迷信。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农民求富的期望寄托在神灵的佑护和祖宗的荫庇下,他们将手里有限的资金,用于拜佛、修宗谱,修坟墓,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上。 2.山区农村交通通讯条件差,信息闭塞,往往在生产上出现盲目性,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不足销,就是销不出去或者销不完,造成农民巨大的经济损失,挫伤了农民发
7、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经济发展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3.山区农村农贸市场建设差,不仅没有沟通市场网络,而且仅有的市场仍然很狭小,不利于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和搞活商品流通。 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的发展不上规模,不上档次,不上水平,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5.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底子薄,经营缺乏资金,生产缺乏技术,管理缺乏人才,开发新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发展后劲不足,生产手段落后,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6.乡村领导和干部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