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96145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论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目前,CAD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从CAD的概念及应用、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优点、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不足和CAD技术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思考。关键词:CAD;机械设计;应用 1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优点 1.1符合人的思维过程 机械设计师在设计时总是先构思后表达,由于脑海中构思出的产品形状是三维的,因而直接建立反映产品真实几何形状的三维实体模型自然是理想的表达方式。这可使
2、机械设计师更加专注于产品设计本身,而不是产品的图形表示,符合机械设计师的创新意识,有利于设计的连续进行。由于CAD三维设计得到的三维立体图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等特点,不仅能促进机械设计师的思维深入,有利于设计的扩展,而且也便于与他人进行交流。 1.2缩短了机械设计周期 CAD三维机械设计有利于解决复杂的几何造型问题。它可以由简单几何实体通过布尔运算等功能组合出各种复杂的几何实体,并能自动生成相贯线和截交线,大大减轻了设计工作量,缩短机械设计周期近1/3,大幅度地提高了设计和生产效率。在用三维CA
3、D系统进行新机械的开发设计时,只需对其中部分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而大部分零部件的设计都将继承以往的信息,使机械设计的效率提高了3-5倍。同时,三维CAD系统具有高度变型设计能力,能够通过快速重构,得到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 1.3零件设计和修改非常方便 使用三维CAD系统软件,可以在装配环境中设计新零件,也可以利用相邻零件的位置及形状来设计新零件,既方便又快捷,还可保证新零件与相邻零件的精确配合,避免了单独设计零件出现错误而导致装配的失败。比如可以在装配环境中根据箱体的形状及其他的配合要求
4、快速准确地设计出所需要的箱盖来。 零件环境中有查找器,在完成机械零件造型时,资源查找器同时列出了完成该零件的所有命令,点击这些命令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完成该零件的每个步骤,并利用资源查找器中的零件回放把零件造型的全过程通过动画连续地演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修改零件时,也可以点击资源查找器中相对应的命令来完成,更方便地是在装配环境中也可以进行零件的修改,即点击要修改的零件就可以进入零件环境来完成零件的修改。 1.4在装配环境中装配零件方便直观 运用不同的装配关系可以把各个机械零件装配起来。在装
5、配过程中,资源查找器中的装配路径查找器记录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若装配不正确或发生干涉,查找器即予以显示,同时可对零件的装配进行静干涉的检查,如果发现干涉就可及时对零件等进行修改,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另外,零件还可以隐藏,在隐藏了外部零件后,可清楚地看到内部的装配结构。在整个机器或某个部件装配模型完成后还能进行运动演示,对于有一定运动行程要求的,可检验行程是否达到要求,对于在静态下不发生干涉而在运动中出现碰撞的也可检验出来,从而及时对设计进行更改,保证设计的正确性,避免了机械产品生产后才发现问题需要修
6、改甚至报废。同时还可以进行运动仿真,能清楚地看到机器运动的全过程。直接在计算机上对设计出的零件进行虚拟加工和装配试验,检查零件加工工艺性和装配质量(有否干涉、松动等),从而减少昂贵的产品试验模型费用。 1.5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由于机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同时采用了CAD设计方法和CIMS组织生产,使机械产品设计有了新发展。三维CAD技术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如优化、有限元受力分析等,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同时,大型企业数控加工手段较完善,再采用CAD/CAPP/CAM进行机械零件加
7、工,一致性很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三维机械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地描述对象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几何特征,而且还可以赋予设计对象以颜色、纹理、体积、重心、惯性矩等多种信息,达到对设计对象几何形状确切的数学描述和工作状态的物理模拟,从而更充分、准确、全面、真实地表达设计者的意图。 2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不足 (1)把CAD技术作为取代图板的绘图工具,并未实现真正的设计。目前有些单位用CAD三维软件做出的三维模型仅为效果图,并没有用在整体空间设计和受力分析,还停留在平面设计上,只是把用手
8、工出图转变为计算机出图的现状。当然计算机出图有很多的优点,例如美观、规范、修改容易、存档方便等。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就失 去CAD的作用,因为CAD是辅助设计,不是辅助绘图。 (2)精通CAD技术的设计人员不足。三维CAD技术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并不是每个设计人员都能掌握得很好,大部分人员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对它的功能了解不够,他们完成的设计很可能不够完善。 3CAD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网络通讯的普及化、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