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ID:26194802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_第1页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_第2页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_第3页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_第4页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概念    “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政治家特拉西(1756—1836)首先在《意识形态概论》一书中使用,其含义为关于观念的理论,它的主要任务是想通过对认识的起源、界限等问题的研究,为经济学、政治学等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从其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含义复杂和多变的概念。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中总结出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创立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学说。  (一)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时引入了特拉西的“意识形态”一词,并

2、赋予其两种用法,即“虚假的意识”和“观念的上层建筑”。马克思在其集中阐述意识形态理论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意识形态当作“虚假的意识”,是特指当时德国流行的、受黑格尔哲学影响的思辨唯心主义以及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就以往的意识形态的认识内容而言的,而不是指“意识形态”概念本身,这符合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时的实际情况。  马克思认为,以前的意识形态尽管表现形式多种,但这些意识形态都主张观念统治世界,都从所想象的、所设想的意识出发,而不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实际活动出发,以往几乎整个意识形态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排除人类史。认识的主观与客观分离,造成以往意识形态在认识内容上的歪曲和“倒

3、现”,以至于形成了“虚假的意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还从阶级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进一步揭示了“虚假的意识”形成的原因。首先,阶级地位的不平等是虚假的意识产生的阶级根源。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其次,将阶级利益和人类利益混淆,是虚假的意识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二)从意识形态的客观存在及其阶级作用看,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

4、一种真实的意识。正如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这充分表明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指的是“观念的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看来,尽管以往的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以“虚假的意识”为基础的,但它们在阶级社会中又客观存在并且起着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

5、事实。就此而言,意识形态又是“真实的意识”,是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虽然以往的意识形态是“倒现”社会存在,但这毕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正因为意识形态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所以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直接称作观念的上层建筑。马克思说: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两个主要功能:革命批判功能和制度辩护功能。首先,革命批判功能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挣脱被压迫、被奴役的枷锁,使自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它成

6、为一种有效促使现实从不合理到合理,从陈腐到新生的“转化力”。其次,制度辩护功能是作为新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它成为一种改造现实的“建设力”。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一)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及历史作了科学的说明,为我们识别各种意识形态理论树立了标尺。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阐述了社会生产、经济结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结构关系,以

7、此阐发意识形态立足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第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明确指出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一种实践的精神力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意识形态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该阶级的利益是否实现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