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中国文化论争》-

有感于《中国文化论争》-

ID:261925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7-15

有感于《中国文化论争》-_第1页
有感于《中国文化论争》-_第2页
有感于《中国文化论争》-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感于《中国文化论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感于《中国文化论争》(序:上学期末,校长室发了教师工作统计表,其中一项为“本学期你读了什么书”,当时在填表格时实在想不出读过什么好书,颇觉惭愧,暗下决心,在暑假里要读一本好书。暑假刚开始就想去书店看看,有没有季羡林先生的专著。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还精通12国语言。我想好好学习季先生的著作,既能对自己的外语教学有帮助,也能提高文化素养。在无意中将此想法与家人分享,女儿立马向我推荐她带回来的国学大师张岱年及其研究生程宜山所著的《中国文化论争》

2、一书,我于是将此书读完。这是一本系统论述文化问题的书,对于我大有裨益。研读过程中感触颇多,特写此小感。)《论争》分析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结构,中国的传统哲学、科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缺陷,以及16世纪以来的文化论争,最后说明了张岱年先生的文化主张“综合创造论”。张岱年先生以《周易大传》为源总结出以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及天人协调为主要素的中国文化基本思想体系,在中西文化差异上,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的问题上

3、重视人与人的和谐,即“天人合一”与“以和为贵”;张先生认为中华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上、决不停止,这句话表现了中华民族奋斗拼搏的精神,在政治生活方面,对外来侵略决不屈服,对不良势力决不妥协;在个人生活方面强调人格独立,志不可夺。“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儒、道、佛三家彼此相容,这种现像只有中国独有。“自强不息”是奋斗精神,而“厚德载物”是兼容精神。的确,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当代史,就是中华民族

4、不断奋进、进行现代化探索和建设的历史(这一历史性伟业仍在进行中),故而强调“刚健有为”“君子日夕惕”是主线,张先生提倡把这一条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十分英明的;新中国的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时至今日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道路来,这不能不说是“刚健有为”的精神的推动的结果;同时另一方面,大国崛起的过程是一个与国际社会相互包融的过程,这无疑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而千年积淀的厚德载物精神使得中国在遭受外来经济文化冲击的同时却不失自身的优秀传统,在兼容中把握住

5、每一次机会争得头筹。但是,《论争》指出,从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来看,儒学实有偏失。儒家对于物质生活的提高比较忽视,未能全面发扬春秋时人的“正德、利用、厚生”三事并重的观点,专讲“正德”,对于“利用、厚生”不甚注意。直到清代,一些学者论学术,列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经世之学,从不提到物理之学。惟有方以智提倡质测之学亦未引起注意。虽然历代都有一些科学家对于自然科学作出了贡献,而自然科学未列入正统学术,因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我认为张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分析是辨证而深刻的,不像曾在社会上一度流行的大量批评作品只

6、会一味地指责,这种分析是审视自身文化的一面镜子,将缺点与优点平等地反射出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缺陷的论述十分到位,即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实证科学与缺乏民主传统,而这两个缺陷又是由根深蒂固的封建体制所造成的,所导致的中国近代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无疑是十分遗憾的。在文化主张上,张岱年先生提出了“综合创新论”,认为应该避免两种不正确的倾向,即既要反对全盘西化论,也要反对中国文化优越论。反对中体西用,也反对西体中用,应当运用唯物辩证法,把中西文化各自的贡献综合起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综合创新论”要求正确认

7、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古代文化及其近现代文化,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的全部成就,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探索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奥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建立新的文化体系。关于“综合创新论”,我是这样理解的,在科学一体化、制度并轨化、思想对话化、信仰差异化的全球背景下,我们不应停留于批判、对抗等消极的思维或主张,而应运用中国传统的优秀遗产,结合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进行正面的思考。在全球化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的复杂关系中,固然任何国家不可能完全脱离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格局而封闭发展。这就要求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整合中保持

8、自己民族的根本特性,打破全球格局中不平等关系,使自身既有开放胸襟和气象的“拿来主义”,又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从走向文化输出主义,并在其中进行综合与创新。目前我们最迫切的就是重新认识东方思维的多层多元性,并对东方思想中的生态文化、绿色和谐精神、辩证思维、综合模糊思想、重视原本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