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80221
大小: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5
《冯延巳词抒情的哲理化倾向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冯延巳词抒情的哲理化倾向分析【关键词】冯延巳;忧患;哲理【摘要】冯延巳的词多是抒写其身处忧患之中的种种复杂的感受和体验。其抒情方式往往是略去外在的具体的人和事,而重在描摹内在的心境,重在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反省人生。他的词易于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作深入的思考和反省,已经具备一定的哲理意蕴。 与花问派词人的创作旨趣不同,冯延巳已经开始在词中抒写其真切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了。《柳塘词话》评冯延巳词云:“诸家骈金俪玉,而阳春词为言情之作。”就指出了冯延巳与花间诸人相比,更进一步地在词中抒发自我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 冯延巳词中所抒之情,最突出、最鲜明的情感无疑是
2、他那浓深的忧患之情。关于这一点,许多论者都有所论及,杨海明先生在其《唐宋词史》一书中指出了冯延巳词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冯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就正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揭示、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中的特殊心理、特殊灵魂。”而这“特殊心理和特殊灵魂”的核心就是忧患意识,即书中提及的“它(指冯词)在抒写艳情的同时,‘注入’了相当深广的忧患意识。” 冯延巳词中有忧患是事出有因的。冯延巳所仕的南唐的国势有一个由弱到强,再由强转弱的过程。烈祖李界志在守吴旧地,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南唐的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
3、展,国力逐步趋于强盛。中主李瑕继位,他凭借国力的强盛,勃发了拓土的野心,他所宠信的包括冯延巳在内的几位重臣也极力怂恿其出兵。结果,因所用非人,对闽对楚的两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两次重大战役的失利使得南唐国势因此一蹶不振。非但不能再出兵进攻别国,反而在与后周军队作战时节节败退,以致最终向后周称臣割地、屈辱求和。冯延巳作为一个亲历南唐由建国至强盛再到衰弱全过程的老臣,对国势的日见危殆,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冯延巳是一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拓土失败,理想失落对他本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大兵压境、国势日蹙的形势则更是他心理上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李清照说南唐词“亡国之音哀以思”、陈洵
4、说:“天水将兴,江南国蹙,心危音苦,变调斯作。文章世运,其势使然。”均指出了风雨飘摇的国运世情与南唐词忧患之情之间的联系。而冯延巳作为南唐词坛领袖,无疑在他的词中也抒发了深沉凝重的家国之忧。王国维就在其《鹊踏枝》中看到了“诗人之忧世也”的情怀。而俞陛云则指出其“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菩萨蛮》)一句是“满纸萧索之音,殆近降幡去国时矣。” 南唐朝廷内部激烈的党争使冯延巳的仕途生涯也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冯延巳自四十四岁第一次拜相起,至五十六岁止,十二年间竟被罢相四次,经历了四上四下的折磨和痛苦!党争的无情与残酷使冯延巳痛苦和烦乱:、
5、“叵耐为人情太薄,几度思量,真拟浑抛却”、(《鹊踏枝》)“莫作等闲相斗作,与君保取长欢乐”、(《鹊踏枝》)而仕途的浮沉和人生的无常则又常使其感到迷茫和怅惘:“麒麟欲画时难偶,沤鹭何猜兴不孤”(《金错刀》)、“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浣溪沙》)。 可见,冯延巳词中的忧患,其实是他在国势岌岌可危而自身的地位又浮沉不定的情形下,“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的结果。 当然,冯延巳的忧患之情是依托传统的艳情题材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而问题是,他如何写艳情才不至于雷同于花问词中所写的艳情呢?如何在写艳情的同时抒发他的忧患之情呢? 冯延
6、巳要想将艳情和忧患联系起来,就得在抒情的方式上与花问词有所不同。即在写艳情的时候就不能太“粘滞”于艳情,不能将艳情写得太落实、太具体。而要言在此而意在彼,做到“意内而言外”。冯延巳可谓擅长此道。翻开《阳春集》,可以发现,冯延巳词往往将抒情的时空背景抽象化、将抒情主人公淡化,而直接去突出心境,去写愁情本身,尤其是善于写那种孤危愁苦,无所依凭、茫然不知所措的失落感伤之情。如:“昨夜笙歌容易散”、“历历前欢无处说”、“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夜夜梦魂休漫语,已知前事无寻处”、“旧欢前事杳难追”、“昔年无限伤心事”、“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7、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开眼新愁无问处”…… 这样,冯延巳在传统的艳词题材里就注入了与其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受相关的思想情感,就微妙地把他身处危乱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忧患之情巧妙地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了。其词在艳情和忧患这二者若即若离的关系中也就带上强烈的艺术张力,从而拥有超越和突破传统狭隘情感的丰富内涵,形成了深广的审美意境。 冯延巳着力于写愁,并且将愁写得永恒持久,难以化解。读者从字面上虽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愁山恨海,但是却往往无法具体地、明确地把握和领会他为具体的何人何事而忧。这就给人一种“深”的印象。陈世修谓冯词“思深词丽”、王国维誉冯词“深
8、美宏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