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

ID:26175559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  _第1页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  _第2页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  _第3页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  _第4页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研究【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就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创新学分制及强化实训手段的做法及效果作了介绍。在国务院大力倡导开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通过搜索,共有735所高职高专院校“网上有名”。经过专业统计,发现约有450所左右的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会计类专业。这充分说明会计专业的设置在高职高专中具有普遍性。会计专业作为传统的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现行的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的

2、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二)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只是泛泛而谈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不明确其中哪些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四)实训手段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

3、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十分强调学生从事实际操作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如何使自己培养的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使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是所有设有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关心的话题。二、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会计专业基本能力调查表”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调查表”,并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列入“会计专业基本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的能力共有17种: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财经写作阅读能力;英语运用能

4、力;计算能力(点钞、珠算);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管理能力;财经情报资料检索能力;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财务分析决策能力;查账能力;软件操作、系统维护管理能力;经济分析能力;投资理财能力;国贸业务处理能力。这些大都是各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并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列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调查表”进行调查的课程共有19门: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金融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行政事业会计、西方财务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国际结算、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这些都是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专业基础课与会计专

5、业课程。本次调查分别以本院会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外聘专家、全国有关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在职会计人员、经过毕业实习的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的大二会计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的范围涉及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吉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黑龙江、内蒙古、河北、重庆等13个省、市、自治区。共发出调查表45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374份,收回率为83.11%。本次调查的范围较广,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一)笔者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将调查对象进行分类。将调查对象分为全体人员、本院会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会计专业教师、在职会计人员、会

6、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会计专业在校大二学生6类。2.按类确定各项能力得分。根据每类人员中对表中所列的17种能力中,认为应当列为基本能力的认同程度进行排列,赞成列为会计专业基本能力的人数多者排列在前,少者排列在后。排列在第一位的能力计1分,排列第二位的能力计2分,以此类推。赞同人数相同的能力排列位次相同,计分亦相同。排列在数种相同位次能力之后的能力,其排列位次相应顺推。如有3种能力均有10人赞同被列为第一位,得分各为1分,第4种能力有9人赞同,应列为四位,得分为4分。对无人赞同列为基本能力的计24分。3.按类确定各门课程得分。根据每类人员对表中所列的19门课程认为应当列为核心课程的认同程度进行排列,

7、赞成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人数多者排列在前,少者排列在后。排列在第一位的课程计1分,排列第二位的课程计2分,以此类推。赞同人数相同的课程排列位次相同,计分亦相同。排列在数门相同位次课程之后的课程,其排列位次相应顺推确定。如3门课程均有10人赞同被列为第一位,得分各为1分,第4门课有9人赞同,应顺推列为第四位,其得分为4分。对无人赞同列为核心的课程计20分。4.计算每种能力总得分。将6类人员对每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