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32253
大小:44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5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跨跃时空的美丽鲁人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登载(zǎi) 三年五载(zǎi)载歌载舞(zǎi)慰藉(jiè)B.拓片(tuò)开拓(tuò)惴惴不安(zhuì)不屑一顾(xiè)C.禁锢(jìn)弱不禁风(jīn)竦身一摇(sǒnɡ)供给(ɡōnɡ)D.曲译(qǔ)曲高和寡(qǔ)寥寥无几(liáo)隔膜(mó)C [A项,“载歌载舞”中“载”应读zài;B项,“拓片”中“拓”应读tà;D项,“曲译”中“曲”应读
2、q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就犯 偈子 仓皇失措 急于事功B.永诀 遒劲 无坚不催 滴水穿石C.衷心 即使 荣誉等身 居高临下D.凌辱 编缉 永垂不朽 得心应手C [A项,犯—范;B项,催—摧;D项,缉—辑。]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1252056】①张秘书广泛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人事改革方案的初稿。②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人员鱼龙混杂,欺
3、诈之事时有发生。③这是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自身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另起炉灶之举。④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⑤欧洲的旅馆大多会提供免费的城市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景点位置、到达路线等信息,拿上它按图索骥很快就可以找到景点。⑥这一品牌的创始人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上万件。A.①③⑥ B.②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④B [①不易之
4、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不合语境。②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③另起炉灶:一是比喻重新做起,二是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此处应用“独辟蹊径”。④不通文墨:比喻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此处用错对象。⑤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⑥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11252057】A.一位年轻司机在经过斑马线时不仅不礼让行人,还和行人发生了争吵、推搡,交警及时赶到,对这件事进行了
5、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B.他的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知这一消息,几个科研所的朋友纷纷打来电话对他表示祝贺。C.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公益会逐渐成为重要的慈善渠道,人们的公益之心也会不断被激活、聚集、重塑,释放出更大的能量。D.农作物纯净度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在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不被代际传播,是育种家们面临的难题。C [A项,搭配不当,对“这件事”只能进行“严肃处理”,不能进行“批评教育”。B项,表意不明,“几个科研所的朋友”既可以理解为一个科研所的几个朋友,
6、也可以理解为在几个科研所工作的朋友。D项,不合逻辑,“避免”和“不”双重否定变成了肯定,使语意变成了“如何让污染元素在作物中被代际传播,是育种家们面临的难题”。]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古人说仓颉造字,仓颉实际上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我们所有祖先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更加深邃的空间。A.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在汉字上,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B.汉字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造就了
7、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C.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D.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把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出来B [“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中的“这些”很显然是指代“汉字”的,所以横线处句子的主语应是“汉字”,“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是“汉字”之功,所以答案选B项。]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4分)【导学号:11252058】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
8、大得多。他的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学生,客人来,大都是来借书,求字,谈天。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别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谁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