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

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

ID:26123835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5

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_第1页
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_第2页
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_第3页
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_第4页
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  古老中医与现代西医之间的差异,起码表现在三个方面:基础上的差异,认识论上的差异,方法上的差异......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差异以医学为例(1)古老中医与现代西医之间的差异,起码表现在三个方面:基础上的差异,认识论上的差异,方法上的差异。分述如下:1.基础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中医是文化,是哲学,是以道为根演化出的医术。中医理论与中华文化在本源处是一致的,首先讲究的是道,然后由道论医理,由道论医术。而现代西方医学从始至终讲究的是科学与技术。在西方,科学与文化是两分的。中医的基础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黄

2、帝内经》在《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公布了其理论基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一个论断,几条明白的道理:其一,“四时阴阳”为“万物之根本”。《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由阴阳演化出天地,由天地演化出万物,万物中包括男女,所以“四时阴阳”既是万物之根本,也是男女之根本。所谓根本,一是指这里为发源地,万物生于此,人亦生于此。二是指这里是严格的自然法则,是万物与人必须遵守的法则。生与死、治与乱,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就在于对自然

3、法则的“从”、“逆”之别上,从之则生,逆之则死。其二,文字中的阴阳在后,八卦中的阴阳两爻在先。《圣经》用上帝解释了宇宙发生论,在此之前,中华先贤用阴阳两种元素解释了宇宙发生论。一阴一阳体现在昼夜之中,体现在春夏秋冬四时之中。“四时阴阳”为生生之源的道理,为严肃而有序的自然法则。这种道理和法则在《黄帝内经》里转化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三,养生的原则首先是信守阴阳之道。阴阳之道并不虚无缥缈,一体现在昼夜更替的次序中,二体现在四时更替的次序中,三体现在万物生长消亡的次序之中,四体现在有序的饮食、劳作、欢愉、房事中。养生的大节在于知“道”,具体

4、细节在于知“术”。其他方面的讨论,非本文之范围。希望读者了解“四时阴阳”即为《黄帝内经》之理论基础,是笔者此处的目的。西方文化没有出现阴阳之道,但在造物意义上,有一个与道相近相似的上帝。天地万物在此发源,这是上帝与道的共同点。上帝与道的不同点是,道之处演化出了医理,而上帝这里没有演化出医理,现代西方医学之医理是人的发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医学”的界定是:“研究如何维持健康及预防、减轻、治疗疾病的科学,亦常指为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现代西方医学始终讲究科学与技术。在西方,现代科学与上帝之间是两分的关系。由道而医理、由道而医术与有术

5、而无道,这是古老的中医与西方现代医学在基础上的差异。2.认识论上的差异。《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是天人合一的系统论。在《黄帝内经》中,人不是孤立的人,病也不是孤立的病。《黄帝内经》认为,人由天地而生,所以人体结构与天体结构相似相通。人居于天地之间,所以天气、地气与人气息息相通。人是时间中的人,所以四时有四时之病;人是空间中的人,所以人体结构和疾病与具体空间有关。描述天人合一,《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天关系,在显微镜下

6、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在中医系统论中却紧密而须臾不能分离。所以,天文学、地质地理学在《黄帝内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人与外部世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体内部世界同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五脏六腑,虽然名称各异,但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名称有一定的功能。五脏六腑分工不分家,每一脏、每一腑都是大系统中不可缺失的子系统。中医理论把五脏六腑比喻为一个国家的权力机构,心脏为君主,其他脏腑为首相、将帅和勤官。君主有君主的作用,但君主并不能取代部下。上下和谐,上下协调,个体作用协调于整体之中,才有人体的健康。关于脏腑系统论,《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有一个精

7、辟的论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航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成之戒之!”在中医系统论中,五脏与六腑是相互对应的表里关系

8、:小肠为心脏之腑,大肠为肺脏之腑,胆为肝脏之腑,胃为脾脏之腑,膀胱为肾脏之腑。人体内部世界相通相应,人体内部与外部同样相通相应。五脏与五官之间相通相应:肺气通于鼻,肝气通于目,脾气通于口,心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