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23672
大小:5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4
《附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分工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附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分工表单位:(盖章)湘潭大学序号改革任务工作举措落实目标时间进度责任部门1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湘潭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建设。1.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社科处、科技处、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人事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校团委、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计划财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兼);2.教务处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心;校团委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加强招生与就业指
2、导处就业指导科建设。2015年10月完成校党政办公室、人事处2加大经费支持力度1.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2.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1.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2.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基金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2016年开始,纳入学校预算计划财务处及相关部门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1.修订和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修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1.各专业、学科进一步明确本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定创新创业训练学分实施细则;2.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贯穿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各
3、个环节,并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16-2020年教务处、研究生院4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加强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建设;2.加大创新创业类师资队伍建设。1.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2.开设创新研究方法、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3.购买、引入名校优秀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供学生修读;4.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2016-2020年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招生与就业指导处35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1.将创新创业教师纳入学校人才引进计划;2.建立创新创业教师激励机制。1.加大创
4、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2.制定创新创业教师岗位工作任务目标、绩效考核机制;3.聘请校内专家、行业领域专家、优秀校友等,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组,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持续推进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财务处6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模式1.基础学科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应用学科开展卓越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改革。1.办好化学类3+1班、数学类韶峰班、物理学类韶峰班、材料类师昌绪班、卓越法律人才协同创新实验班;2.支持有条件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以点带面,驱动学生创新,通过创新助推学生成长。持续推进教务处、研究生院7建立学
5、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1.构建国家、省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1.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3.引导部分专业试行“专业能力+项目训练”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培养;4.统筹实践育人,分别以提升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多样化实践育人体系,建立体系化、全覆盖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体系和支撑体系。持续推进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学生工作部(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校团委8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建设1.建设好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立项一批校级“大学
6、生创新训练中心”。1.通过创新训练中心运行,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2015-2020年教务处、研究生院39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创建湘潭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2.建立大学生创客创业平台。1.依托湘潭市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潭国家高新区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以及长株潭地区的创意产业园、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大学科技园等,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2.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1.2016年创建创
7、业平台与基地;2.2017开始形成一定规模。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研究生院10改革实习实训教学环节1.建立工程训练中心。1.新建工程训练中心:包含工程认知模块、基础工程训练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信息与控制技术模块、工程安全训练模块以及创新训练模块等六个模块;2.形成科学的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加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训练内容的融合,搭建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分层次、模块化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