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 cenetorgcn - 中国经济学教育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 cenetorgcn - 中国经济学教育

ID:26119106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 cenetorgcn - 中国经济学教育_第1页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 cenetorgcn - 中国经济学教育_第2页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 cenetorgcn - 中国经济学教育_第3页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 cenetorgcn - 中国经济学教育_第4页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 cenetorgcn - 中国经济学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 cenetorgcn - 中国经济学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向国成韩绍凤内容摘要:兼业化是工业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现象,即使在人少地多的美国也广泛存在。在我国人地矛盾比较尖锐和农村社会保障还很不健全的约束下,农户兼业化必然是我国农户家庭内分工的长期组织均衡形态。它在本质上是家庭成员个体层面的专业化与家庭整体层面的专业多样化的统一,引致了迂回经济的发展,催化了农民组织化的演进,促进了农民个体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小农经济效率的提高。关键词:农户兼业化分工超边际经济学理论界对农户兼业化发展评价不一,一种主流观点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准则认为它制约了农户土地经

2、营规模的扩大和小农经济效率的改进,是农户组织的过渡形态。速水佑次郎(2003)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日本农业的兼业化经营是其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如美国的根本原因。在我国,许经勇(1995)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规模经济;黄云鹏(2003)指出只有家庭规模经营才是农民增收的正确方向。本文从分工这个视角,运用超边际经济学来分析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提供一种不同的分析思路,认为它是在我国人地矛盾比较尖锐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的约束下形成的农户家庭内分工的均衡形态。一、农户兼业化的普遍事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人均土地

3、多的国家,还是人均土地少的国家,农户兼业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兼业化的程度不同。以日本农户为例,1965年,兼业劳动力有778万人,占农业劳动力的50%,1979年,有849万人,占农业劳动力的68%,到1999年,有414万人,占农业劳动力的60%(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2003)。从农户兼业来看,在20世纪40年代前,兼业农户占总农户的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到80年代中期,则在80%以上,其中,第二类型兼业户(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发展突出,从1941年的21.2%上升到1984年的71.1%(金茂霞、赵肖燕,1997)。美国是

4、人少地多的国家,其农户专业化的程度整体上比较高,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农户兼业化也广泛存在,这可以从农场外收入与农场总收入的比较得到反映。“1960年,年销售额低于5000美元的农场,其农场外收入占农场收入的比重为70.4%;年销售额为5000∽9999美元的农场为32.9%;10000∽19999美元的农场为19.8%;20000∽39999美元的农场为15.6%;40000∽99999美元的农场为11.6%。1980年,上述几类农场的农场外收入与农场净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108.9%、105.4%、106.1%、96.7%、59.4%,甚

5、至年销售额在100000∽249999美元的农场,其兼业收入也达到26.6%,年销售额在250000∽499999美元的农场为13.6%,年销售额在50万美元以上的农场为3.7%。”*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陈劲松先生的鼓励和指导,在此表示感谢!文责自负。①樊亢和戎殿新:《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47-48页。他们指出了兼业活动的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家庭成员既有专业务农者,也有主要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人;二是同一农场主在农忙时专业务农,而在农闲时则从事非农工作。6对于我国农户兼业化状况

6、,国内学者做过许多研究。余维祥(1999)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1987年对6.7万户农户家庭的抽样调查,估算出我国的纯农户(只从事农业生产)占全国农户的比重是23.4%,其中,东部地区为17.9%,中部地区为27.9%,西部地区为21.2%;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非农业的兼业户(简称“Ⅰ兼户”)的比重为66.0%,分地带来看,东部地区为65.7%,中部地区为64.4%,西部地区为72.7%;以经营非农产业为主体,非农业收入大于农业收入的兼业户(简称“Ⅱ兼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为10.6%,其中,东部地区为16.4%,中部地区为7.7%,西

7、部地区为6.2%;兼业户的总比例为76.6%。温思美、赵德余(2002)根据1998年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的调查资料计算,全国农户中的纯农户比例平均为59.26%,东部为48.46%,中部为63.56%,西部为70.68%;全国农户中Ⅰ兼户比例为18.24%,东部为17.9%,中部为18.94%,西部为17.91%;全国农户中Ⅱ兼户比例为12.79%,东部为17.78%,中部为11.26%,西部为6.95%;非农户比例,全国为9.7%,东部为15.86%,中部为6.2%,西部为4.46%;全国兼业户的总比例为31.03%其中,中部各类农户构成

8、比例之和为99.96%,原文如此,特作说明。见温思美、赵德余(200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农业部共同设立的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提供的《全国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数据汇编》(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