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94486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误区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误区及对策摘 要:为了实现培养适应代写论文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采取为“双师型”教师正确定位、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制订“双师型”师资建设和培训方案、培养和引进并举等措施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这些新建的高职院校大多是按“
2、三改一补”的思路组建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规模扩张,各高职院校逐渐明确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等技术型、应用型、桥梁型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一、“双师型”师资内涵的再认识 目前,高职教育理论界对“双师型”师资的内涵理解和认识不一,甚至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为:(1)“双
3、证”即“双师”。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或技术等级证书为标准,特别是在职业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有的教师取得的证书与所从事的专业教学无关,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是否等值,值得怀疑。(2)“双师”即有“双师”经历的教师。就是引进的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的具有高校教师学历要求并经过一定的教育理论培训的人员。在今天高职院校教师待遇不高的情况下,引进的人员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操作技能,有无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技能的训练,是否符合高职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均无认真考查。(3)
4、“双师”即“双职称教师”。就是引进具有一定职称的企业人员,进入高校后,转评为高校职称,即“工程师+讲师”。这一类人员的“双师”素质是值得商榷的。另外,从学校的“双师型”师资建设思维角度来看,主要焦点是对准教师的个体,鼓励原有教师成为“双师型”。这给刚从中职学校转型到高校的教师和刚大学毕业分配的教师,带来诸多压力,而学校没有从群体或整体的视角来思考并寻求解决“双师型”师资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见,如何理解和认识“双师型”师资的内涵是高职师资建设的关键问题。除认识上的误区外,“双师型”师资建设还存在重数量、
5、轻质量,缺乏长远规划,建设方略有待改进和建设责任有待进一步理顺等问题。 200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的附件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其一级指标“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双师型”素质教师作了四点界说:(1)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
6、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一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这一评估指标的说明虽较宽泛,但涵盖了当前“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概念界说的所有内涵。正确理解这个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1)“双师型”素质教师首先应有普通高校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2)“双师型”素质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同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密切联系
7、在一起的,是能够从事高职实践教学和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3)“双师型”素质教师是具有应用技术研究、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能力和实践经验的。(4)“双师型”素质教师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步伐,其职业技能、技术和专业水平应不断提升和发展,高于当地同行业从业者的水准。(5)“双师型”素质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播理论知识,也不能单纯地传授具体的方法、技能,而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理论水平和实际教育能力的提高。(6)并不要求高职院校的师资都具有“双师型”素质,也需要学术
8、型、理论型的师资,师资建设应有所侧重,且有不同的层次性,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师资结构应是多样化的,应有更多来自工商企业界的兼职教师。 二、“双师型”师资建设的措施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以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研究现状分析为切入点,借鉴国际“双师型”师资的培养经验,立足本校的实际,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 1.提高认识,对从事高职实践教学的师资正确定位 首先应转变实践教学人员是教辅人员的观念,并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