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93512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网络文化与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文化与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摘要:网络文化日益兴盛及其双刃剑效应,不仅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状况思维方式有日益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应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本文从改变德育工作思路、方式,以及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视角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创新 一、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兴起及其双刃剑效应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及网络文化应用已扩展到国计民生的各个角落,从某种程度上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人类社会
2、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重大冲击与变革。无一例外,网络文化也正在渗透到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加入到网民的行列。据2004年6月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自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开始,互联网在我国得到飞速的发展。从目前的网民结构看,以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的比例为最高,达到36.8%,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占54%,这说明,大学生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网民军。在大学校园,网络文化日益兴盛并蓬勃发展。网络文化不仅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状况和思维方式发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而且正强烈地冲击传
3、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 网络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而狭义上的网络文化则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文化的功能是对人的塑造。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宗旨是一致的。网络文化实现其塑造功能是通过各种活动和载体,作用于人的知识结构、想象力、情感意志等思维要素,从而影响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思维过程,最终改变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体素质。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亚文化形态,还远未成熟,但它对
4、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其一,Inter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在网络这个任何人都无法准确估量的虚拟空间中,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畅所欲言;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聊天、看电影、游戏等生活情趣,还可以获取资源,丰富自己、展示自己,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追求真知、了解世界、渴望沟通和交流的精神需求。其二,Inter高度个性化、隐匿化的特点和BBS、E-Mail等交互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探求和尝试心理,这种网络生活必然会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 互联网是一
5、把锋利的双刃剑,人们在通过网络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将获得许多对自己无用甚至是有害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带有色情、暴力性质的信息,对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都带来不良影响;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青年人人际交往的障碍;网络中信息安全与高科技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电脑黑客的侵入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所有这些,不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更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特点和生源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沉
6、迷于网络文化而难以管理。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以培养较低层次职业技术或教师职业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机构,其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与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都与普通本科院校明显不同。再加上这些院校大多是从中等学校转型或升格为高等院校的,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来看,办学条件、资源设施教学力量等方面都不强,与重点大学就更不能相提并论。这使许多在中学阶段富有理想抱负的学生考入高职高专院校后,不能正视现实,很容易把自己的多余精力和时间打发到网络方面去。从生源方面看,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大多是考不上本科院校或重点大学的学生,家庭经济
7、不理想或不愿意重读再考而被父母逼着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爱读书、好奇心强、渴望友谊与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面对激烈的学业竞争环境,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同与支持。而网络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网络游戏使他们仿佛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网上聊天给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等。由于摆脱了中学考试与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管教与约束,他们有了相对较多的自由与空间,一旦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而学校的管理与教育跟不上,便极易导致管理上的盲点,这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高职高专院校相对宽松的
8、教育环境也为德育工作带来难度。 在网络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共享化,当人们已现实地生活在信息包围的环境之中时,就必须具备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取舍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像限制中学生那样限制大专生的网络生活。现在,许多高校都建立起自己的教育网络,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用Int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