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86530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关于黄河防汛清障工作之我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黄河防汛清障工作之我见 【论文关键词】:黄河防汛河道工程清障工作措施办法 【论文摘要】:黄河防汛清障是保证河道行洪畅通、工程完整无损的重要措施,是治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汛前,基层河务部门都要组织人力、物力,以强大的声势开展清障工作,保持河道行洪畅通,防洪工程完整无损,以此确保黄河防汛安全。对此,笔者就如何做好黄河防汛清障工作谈几点看法。 1当前防汛清障面临的问题 1.1黄河河道及工程方面。清障工作主要是清除黄河防洪工程上以及行洪河道内有害于甚至阻碍行洪的违章物体,目前较常见的主要有违章房屋、砖窑等建筑类障碍,河道内的违章高杆作物、片林等植物类障碍,防洪
2、工程上的垃圾、沙石、秸杆类障碍以及在黄河堤坝上打场晒粮、割草放羊等各类违章现象。这里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常规性违章,如在黄河防洪工程上堆放秸杆、打场晒粮食等,一到麦收季节和秋季沿黄农民图省事、图方便,常把地里的庄稼秸杆堆放于险工、控导工程上,甚至在坝顶上打场晒粮,这类违章现象不仅影响防汛车辆通行,而且弄得防洪工程碎屑、废皮到处是,更严重的是容易招来老鼠和狐獾等害堤动物,经过河务部门多年的教育和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需要在每年的麦季和秋季加大清除力度,否则容易出现反弹现象。二是随着沿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小集镇建设蓬勃开展,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因集镇
3、贸易侵占黄河防洪工程用地的现象,有的甚至把违章建筑建到了黄河堤防堤脚的柳萌地里面,个别地方在黄河堤防上进行牛、羊贸易,严重危害了堤防道路畅通和黄河防洪安全,这一类违章现象一旦形成气候,因涉及人口多、牵扯面广,清障难度较大,对这一类违章现象要及时动手,防范于未然,把违章现象消灭于萌芽状态。 1.2治黄新形势方面。当前治黄新形势给清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形势的逐步加剧,极容易发生“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现象,危及堤防,这就要求保持黄河河道行洪畅通,使洪水迅速下泄,确保防汛安全。而要达到这一点,黄河干部职工就要积极清除河道内的阻水作物、建筑,提高堤防
4、抗洪能力,做好黄河防汛清障工作。况且,随着“三条黄河”建设的不断发展,治黄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工程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生态理念、环保理念、和旅游理念被引入到工程管理中来,要求把黄河工程建设成面貌整洁、规划合理、抗洪能力不断增强的防汛屏障,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旅游胜地和草壮树旺的生态长廊,这些都与清障工作紧密相连。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积极采取措施,以标本兼治的理念、持之以恒的方式、创新灵活的手段做好河道及工程清障工作。 2措施及办法 2.1清障工作要标本兼治。清障主要是清除违章建筑、沙石、秸杆等“有形”的障碍,但同时要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法设
5、碍的有效途径,清除“无形”的障碍,“无形”的障碍主要是指沿群众水事法制观念不强,盲目设障,对防洪安全认识不清等思想观念上的“障”,对非法设障现象进行标本兼治。为此我们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要采用传统的贴标语、放录音、挂横幅、作报告、发传单等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同时要主动深入到沿黄农村中去,利用农村传统庙会、集日等人口聚集多的时间开展集中宣传,在渡口、集镇等人员流动性强的地方设立常年水事法规宣传台、咨询台。同时,充分利用所查处的典型案例开展现场教育和事实教育,结合案例给群众讲解法律的规定、设障的危害以及清障的重要性,从而收“查处一案,教育一片”
6、的良好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提高沿黄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水事观念,提高他们对“非法设障危害防洪”的认识,从而主动避免违章现象的发生。 2.2清障工作要持之以恒。为了确保黄河防汛安全,河务部门每年都要在汛期到来之前进行汛前清障集中执法活动。抽调工管、水政等人员组成专门清障小组,加大对违章现象的打击力度,对各类障碍进行集中清除,为迎战洪水做好了准备。但时,汛期结束后,尤其是秋末冬初季节,由于农事繁忙等各种原因,各类违章设障现象有所增加,为来年汛前清障增加了难度。因此,河务部门不能仅仅把汛前作为清障的重点,要结合黄河防汛的实际,建立清障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汛前专项清障活动的成果
7、,确保违章现象不反弹,不发展,把违法设障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清障手段要注重创新。清障工作是水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群众的思想教育、水事法规的宣传、水事案件的办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工作方式也要随着治黄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创新。首先水政执法人员要做到持证、着装,树立水政执法的威严,保证清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工作手段要灵活。对于明知故犯、屡教不改、顶风设障的钉子户要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给予严惩;对防汛、工程管理工作造成损失者要运用法律手段追究法律责任;对于过失设障,危害不大,认错态度较好的群众,则要采取思想教育为主,限期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