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

ID:26086318

大小:7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4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_第1页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_第2页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_第3页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_第4页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内容提要:文化价值观对于人类行为、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将文化现象纳入经济学框架却充满着争论。争论的焦点不仅包括能否对文化进行理性选择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而且还体现在研究路径的差异上。本文认为由于文化价值观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此它能够而且应该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值得强调的是,应用效用范式与博弈范式并不是文化经济分析的好方法,而从文化成本概念出发则可以深化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关键词:文化价值观经济学分析文化成本EconomicsofCultureValues:FeasibilityandApproachAbstract:Itisacknop

2、osegreateffectsonhumanbehaviorsandeconomicdevelopment.Hoenonundertheframeicshasbeenthesubjectofanimatedcontroversy,icanalysisofculturecanbeconductedonthebasisofrationalchoicesandpeople’schoices,canbeandshouldbeanalyzedeconomically.Thepaperalsonotesthatitisinappropriateforresearcherstoapplyutilityp

3、aradigmorgameparadigmtotheanalysis.Instead,theaprovedtheperspectiveofculturalcost.Keyicsanalysis;culturecost对文化价值观尝试经济学分析是需要勇气和自信的。幸好汪丁丁曾鼓励说:“我们需要的,是批判性的阅读和思考,是在批判的同时把对方的知识扬弃和吸收到自己的知识传统中来,是通过读者自己‘直面现象’的实践进一步对现存经济理论加以反思从而在对话中演进地揭示出‘概念’的真理性。本着这样的精神和实践,经济学就将不再是僵死的教条和抽象的数学体系,不再是经济学家话语霸权的知识资本和官方政策的脚注,不

4、再是为了职称和收入而寻求发展的知识体系。”本文的论题虽然充满争议但却大多是空白地带,除了牢记价格理论的基本原理外,经济学似乎并不能提供更多的帮助。“直面现象”是促使思考持续深入下去的唯一动力,文化价值观这一现象迫使我们去理解它、把握它和解释它。一、文化经济学分析的意义与进展在主流经济学的天地里,文化现象并没有容身之地。正如弗朗西斯·福山(2001,第16页)所指出,当代经济学一般不考虑文化因素(即将文化因素抽象掉,进行纯粹的理性推理)。因此对于现实经济生活,经济学可以有80%的解释力,而其余的20%将留待经济学以外的学科来解释。然而,无论是新制度经济学本身的深化与超越,还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

5、大量社会现象都显示出经济学分析无法忽视文化因素。需要提前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价值观念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文化和传统是人类共享的价值和偏好(贝克尔,2000,第20页),它的基本要素是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常按其性质而被分类集合为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等。例如,宗教被定义为“是由有关实在的一般解释所构成的”,而解释则是有关如何取得回报和避免代价的。因此宗教首先是个智力产物,观念是其真正根本的方面(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2004,第112页)。同样,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与意识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特定的价值观。所不同的是,宗教信仰所强调的是对彼世的解释。对文化价值观的经

6、济学分析显然与传统的以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经济学是不同的,事实上,前者可以称之为“新文化经济学”以示区别。无论从研究对象还是研究范式上而言,新文化经济学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取向。对于解释现象而言,文化价值观是一种重要的约束条件。如诺思(1992,第46-47页)发现,忽略了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因素的新古典模型还不能充分说明确实有许多人去参加了匿名献血,在很多选民厌恶投票选举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人参加了投票;需要解释的现象还包括“为什么人民没有把乡村搞乱?为什么当可能的惩罚与收益显得微不足道时,他们并没有去欺诈偷盗?”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文化价值观是一种独特的无形资源(高波、张志鹏,2004a

7、)。不仅微观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绩效需要从企业文化层面加以认识(古奥弗雷·M.毫森,1994),而且地区、产业集群与国别经济发展的差异与趋同也应分析其文化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对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经济转型的研究离不开对文化变迁的探索。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学而言,文化则具有极为独特的意义。一方面,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停滞、变革与复兴离不开对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的分析。具体说,只有借助于文化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才有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