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

ID:26084585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4

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_第3页
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_第4页
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导各国开展国际贸易、调整经济结构的准则,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如何成功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比较优势与中国的出口增长,经济发展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当地区需求偏好同质时,比较优势可以决定出口表现(Balassa,1965;Krugman,1987;GrossmanandHelpmen,1990、1991)。Lin、Cai和Li(1996)的研究表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民经济从资本密集型的、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以比较优势为导向

2、的发展战略,这一转变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在过去20年中极大地刺激了贸易和经济的增长。那么,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刺激了贸易的增长,进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Chang和Ping(2002)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们首先用RCA方法度量了中国(1980-1998年)各行业(SITC0-8)的显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仅仅在三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这说明我国已基本实现从资源密集比较优势向劳动密集比较优势的转变,但是,我国在绝大部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还处于比较劣势。他们

3、的研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中国整体情况的测度,而是深入地度量了我国不同省份之间比较优势的差异,有意思的是,排名靠前的十个省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而排名靠后的十个省份竟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说明前者已较好地按比较优势原理实现生产优化,而后者却在出口大量使用他们稀缺资源的产品,显然他们并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因而其经济的落后就不那么突兀。接下来,Chang和Ping构造了—个贸易均衡方程衡量比较优势与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方程既包括需求面因素,如国外的经济增长和相对价格等,又包括供给面因素,如生产能力和国内价格等,还增加了比较优势因素(CerraandDayal,

4、1999;GoldstEinandKhan,1985),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时,比较优势因素的变动能够通过测度其对出口变动的影响。结果证明,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显性比较优势对出口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这也从一个层面上说明,中国正逐步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与此类似,陶俊(2005)用类似的方法验证了Chang和Ping的观点,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和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逐步与其劳动资源密集的禀赋相吻合(张小蒂、李晓钟,2001、2003)。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比较优势可以合理地解释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和数量的变化。进一步深入到行业和地区内部,可以看到,行业和地区的经

5、济稳定、健康增长也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研究所课题组(2001)根据比较利益理论,采取“区位商”方法,以现有统计提供的增加数据为基础,加工生成各区域产业的“相对份额”指标,据以反映各地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达到识别地区比较优势的目的。他们的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各地经济发展的程度有所不同,再加上各地先天资源禀赋的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比较优势:在农业领域,从优势到劣势的区位排序为西部、中部、东部,它们的贸易比率(即外销——内部需求比率)依次为34%、27%、—21%(负值意味着靠进口满足内部需求的比率);在工业领域,从优势到劣势的区

6、位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它们的贸易比率依次为4%、-2%、-15%;在服务业,从优势到劣势的区位排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它们的贸易比率依次为6%、-4%、-11%。各地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自然形成了东部工业、服务业发达,西部农业化程度较高的竞争局面。从前文的分析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按照比较优势的准则选择生产并发生交换活动,就能保证贸易经济的健康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以致实现最优,且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也会沿着一定的路径自然演进(自然资源密集型——劳动力资源密集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陈

7、飞翔,1994;Lin、CaiandLi,1996)。但是,理论界还存在另一种声音,那就是“比较利益陷阱”的存在(洪银兴,1997)。比较优势学说过去长期给落后国家带来灾难,今天仍然在起破坏作用,像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参与国际分工,将永远成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领头产业,反而会导致进口漏出和储蓄漏出(前者指发展中国家需要以一部分收入从国外进口技术密集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