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

ID:26075623

大小:19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_第1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_第2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_第3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_第4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完美格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教学设计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三初级中学林丽哲一、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思考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三种题型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转化“间接条件”、合理添加“辅助线”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充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所学的知识能灵活应用到解题当中。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中学数学的要求。本节的课题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是八年级数学的重点内

2、容之一,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三种题型中的条件的挖掘、转化与利用也是九年级的重点内容,在八年级学习中适当的安排相应的内容,对于九年级的学习起着渗透的积极作用,学会运用条件的直接与间接的使用、转化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图形变换的兴趣,也巩固了全等的知识。二、学生情况的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来研究的。2、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力和想

3、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教学形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学习目标的确定1、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能准确、灵活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3、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题的严谨性。四、学习重、难点的分析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正确的解题。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题。五、教师导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技术资料.专业整理..WORD完美格式.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导学方式中,我坚持启发与引导相结合,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突出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又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丰

5、富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六、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七个环节:(一)解读目标(二)预习交流(三)问题解决(四)展示提高(五)指导点评(六)学练测结合(七)小结作业(一)解读目标(2分钟)采用了课前将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课上让学生先齐读,教师再解析的方法来完成。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齐读,教师解读目标的过程在课的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带着目标进行学习,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二)预习交流(6分钟)1、知识点梳理:(1)能够两个三

6、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简写)、、、;(4)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EFDG2、简单应用(如图1所示):(5)由DE=DF,、根据SAS可以判定△DEF≌△DGF;(6)由、DE=DF、根据ASA可以判定△DEF≌△DGF;(7)由、、DE=DF,根据AAS可以判定△DEF≌△DGF;(8)由DE=DF、、根据SSS可以判定△DEF≌△DGF;(9)由∠E=∠G=90°、、DE=DF根据HL可以判定Rt△DEF≌Rt△DGF。.技术资料.专业整理..WORD完美格

7、式.对这9个小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学生既能回顾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又能通过图形明确三角形全等的具体条件。(三)问题解决1、挖掘“隐含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1)如图2所示,AB=CD,AC=BD,则△ABC≌△DCB吗?请说明理由。图2(2)如图3所示,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CD=5cm,则∠C=,BE=,请说明理由。BCDAEO图3OBADCA(3)如图4所示,若OB=OD,∠A=∠C,AB=3cm,则CD=,请说明理由。图42、熟练转化“间接条件

8、”判定三角形全等(4)如图5所示,AE=CF,∠AFD=∠CEB,DF=BE,△AFD≌△CEB吗?请说明理由。.技术资料.专业整理..WORD完美格式.FACBEAD图5EBDCA(4)如图6所示,∠CAE=∠BAD,∠B=∠D,AC=AE,△ABC≌△ADE吗?请说明理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