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图书馆学的灵根论文

寻找图书馆学的灵根论文

ID:26070991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寻找图书馆学的灵根论文_第1页
寻找图书馆学的灵根论文_第2页
寻找图书馆学的灵根论文_第3页
寻找图书馆学的灵根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寻找图书馆学的灵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寻找图书馆学的灵根论文【内容提要】构成图书馆活动之中心的是组织在一定的“藏-用”运作结构中的图书,它作为枢纽把图书管理者、图书借阅者、图书撰著者在一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关联起来。这里存在着若干组深刻而微妙的关系,“图书馆哲学”的问题即渗透在这种种关系中。以人生的结构把握既得藏书系统的结构,从而从藏书分类、编排的结构中透视活生生的人生和人的对象化世界的结构,这是图书馆哲学的慧眼所在。【摘要题】理论探索图书馆是一门切近实用的学问,就一门切近实用的学问谈哲学难免被人讥为迂腐或空谈。但图书馆学如果只是一门附庸于其它学问的学问,它便没有其自立于学问之林的独特依据。向终极

2、处追问这个依据——亦即把这个依据问到不可再问处——则终不免会与哲学相遇。在图书馆学的路径上问津的哲学是图书馆哲学。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可确证于史料的图籍管理者——所谓“守藏室之史”——老子.freel·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仿制。1949年后出现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图书新分类法则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有着极强的政治意识形态,也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较大影响。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任何一种图书分类、编目方式都意味着对管理中的图书作结构性的规划和组织,而任何一种被规划和组织起来的图书结构都隐含着某种对人生——因而对人的对象化世界——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理解。这种对人生、对人的

3、对象化世界的理解有着一个时代的哲学背景,它见之于规划和组织起来的图书结构和与之相应的管理结构因而见之于图书馆管理实践或图书馆事业,即有所谓“图书馆哲学”的问题。3多重关系中的“图书馆哲学”思考把图书结构关联于某种对人生和人的对象化世界的理解固然是领略图书馆哲学的慧眼所在,但作为一门独立学问的图书馆学毕竟牵涉图书馆活动中的多重关系,因此,对图书馆哲学的思考也应进到诸多关系中去。构成这诸多关系的关系者是:组织在一定结构或有序系统中的图书、图书管理者、图书借阅者、图书撰著者及上述关系者发生关系的时代文化背景。这些关系者的相互关系可图示如下:附图在笔者看来,构成图书

4、活动的中心关系者是组织在一定结构中的图书,它作为枢纽把图书管理者、图书借阅者、图书撰著者在具体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关联起来。一部又一部的图书诚然是由图书撰著者写成的,但对藏书的选择和把诸多藏书组织在一个结构有序的系统中却是图书管理者所做的事。正像图书撰著者的写作不可能不受时代文化背景和既有的图书观念的制约一样,图书管理者选择藏书和对藏书作分类编排以使其成为一个结构有序的系统也不能不受时代文化背景和既有图书观念的影响。图书撰著者的撰写当然会有自己的创新之处,这创新之处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图书结构,不过,任何一部创新之作进入有序的藏书结构都必得经过负有图书馆藏书之责的

5、图书管理者。图书管理者与图书撰著者一般不发生直接关系(因此上图中A、C之间仅以虚线相连),他们只是通过图书才发生精神意义上的关系。当然,图书馆管理者通过图书与之发生精神意义上的关系的图书撰著者,有些是活着的人,有些则已经作古。图书借阅者与图书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图所示,A、B间有实线相连),这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阅者与一个编排有序的图书系统或图书结构的关系。一方面,他须得从一个编排有序而又处在“藏-用”运作中的图书系统中借取自己所要阅读的图书(如图所示,实线由O指向B),一方面他又可能但并不必然把自己的阅读需求反馈给与之发生关系的图书系统或图书结构而

6、以求改进(如图所示,虚线由B指向O)。此外,其著作被选择并由此进入某一“藏-用”图书系统的图书撰著者(如图所示,有实线由C指向O),有可能却未必一定是该图书系统中的图书的借阅者(如图所示,虚线由O指向C)——这当然是指那些在此期间活着的作者。如同图书撰著者可能而又未必一定是关联于某一图书系统或图书结构的图书借阅者一样,某一图书系统或图书结构的图书借阅者有可能成为却不必一定成为该图书“藏-用”系统的图书的撰著者,(如图所示,B、C间仅连以虚线而相互指向对方)。这里存在若干组活生生的相互关系,整个图书馆活动或图书馆事业就运作在这些关系中,所谓“图书馆哲学”的问题

7、也在这种关系中成其为“图书馆哲学”问题。上文已经指出,任何一种组织有序而在“藏-用”运作中的图书系统或图书结构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一种系统或结构,都蕴含着对人生——因而对人的对象化世界——的理解。这里要补充指出的是,既然这个组织有序而在“藏-用”运作中的图书结构处在诸多关系的枢纽地位上,它便不可能不受到时代文化背景及图书管理者、图书借阅者、图书撰著者的人生态度、世界识件、人文素养及“知”、“情”、“意”之需求的影响,诸多因素向着组织有序的“藏-用”有节的图书运作结构的参与使蕴含于这结构中的对人生和人的对象化世界的理解处于微妙的动态中,它意味着“图书馆哲学”问

8、题的复杂和深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