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5889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人体寄生虫病疫苗的研制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体寄生虫病疫苗的研制概况 摘 要 本文介绍疟疾、利什曼病和血吸虫病的疫苗的研制概况。疟疾和利什曼病疫苗的研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血吸虫病疫苗正准备进行1期试验——对其在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反应性进行评价。本文概述有关人体寄生虫病疫苗的当前状况,重点介绍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那些最具潜力的抗原成份,也对一些新的疫苗开发策略包括核酸疫苗和以细胞因子作佐剂等进行了探讨。 寄生虫病疫苗如下类别:低毒野生型活疫苗、减毒疫苗、灭活疫苗或死疫苗、组份疫苗(包括提取物及代谢产物)、合成及重组抗原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和裸DNA疫苗。目前尚无被普遍采用的寄生虫病疫苗,Ada(1993)总结其
2、原因如下:1)无足够虫源,2)寄生虫病病程多变,一种疫苗可能需要针对不止一个疾病阶段产生保护力,3)寄生虫具有多种免疫逃避手段,4)所涉及的抗原复杂,对其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也不清楚。 1 疟疾疫苗 对疟疾疫苗的开发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针对子孢子或肝内期疟原虫,针对血中无性生殖阶段的疟原虫,针对配子体、配子或蚊体内后期的疟原虫。 一些红细胞前期疟原虫的疫苗已在人体进行小规模试验。开发这些疫苗的根据是用照射减毒的子孢子免疫小鼠导致对子孢子攻击感染的完全抗性。所用免疫方法是让大量受照射的感染疟原虫的蚊反复叮咬试验动物。用这种方法大规模免疫是不可能的,必须开发组份疫苗。多数研究
3、集中在重组或合成环子孢子蛋白的表达部分。Nussenzathan等发现LACK抗原的基因也可在小鼠诱导对主要利什曼原虫的保护性免疫。该抗原和细胞内蛋白激酶C受体有同源性。 3 血吸虫病疫苗 血吸虫不在终宿主体内增殖,病变程度与虫荷有关。因而Capron指出免疫力不到100%的疫苗亦足以从生物不及临床角度控制血吸虫病。对易感人群产生的部分保护力可望减少重度感染的可能性,也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未感染者传播。 照射尾坳已经成功地在实验动物中诱导出抵抗力。照射减毒疫苗的不足之处是缺乏足够的虫源,而且多种抗原成份不一定全部产生保护力,甚至可能导致免疫性前几天变或免疫抑制。因而必须
4、弄清其中作为安全疫苗的抗原成份。 一系列可对实验性血吸虫病产生保护力的抗原得到证实。oser等用曼氏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进行免疫,在远交系的瑞士小鼠和家兔中分别产生70%和90%的保护力,保护性成分之一是Sm14,一种脂肪酸结合蛋白,已经克隆和测序得到证实。在无佐剂的情况下,一种重组Sm14使远交系的瑞士的小鼠对曼氏血吸虫感染产生高达67%的保护力,且不产生明显的自身免疫反应。同一种抗原在同样的实验动物中对肝片吸虫产生了完全的保护力,提示该抗原可望发展成为对至少两种主要人畜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和肝片吸虫病)的疫苗。 核酸疫苗可能对生活史阶段主要或完全为细胞外寄生的寄生虫有效。
5、对这类感染的保护机制似乎涉及特异性抗体及效应细胞如巨噬细胞、血小板和嗜酸性粒细胞。数个研究小组正在试图利用一系列与血吸虫已知候选疫苗抗原有同源性的克隆化日本血吸虫cDNA开发出一种针对日本血吸虫的疫苗。肌注编码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片段的质粒DNA可诱导小鼠产生抗体。 虽然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仍处于0期阶段,但是将Sm97、rIrV-5、GST、TPI、Sm23和Sm14推向Ⅰ期试验已达成共识。 4 结 语 就疟疾、利什曼和血吸虫病而言,一组有效的重组蛋白(及相应的佐剂)可望克服遗传限制和种株特异性的问题。作为尝试,7种恶性疟原虫抗原同时以重组体的形式表达在减毒疫苗病毒N
6、YVACPf7中,首次试验已完成。或者,也可试用携带不同多肽基因的核酸疫苗。由于多数寄生虫在宿主体内有多个发育阶段,故在多个部位或多个发育阶段表达的交叉反应分子,可能比阶段特异性的抗原更适于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有效的佐剂可诱导合成介导保护力的细胞因子,提供抗原提呈细胞刺激因子上调反应的必需信号,及诱导容许细胞到达靶组织的分子的表达。任何用作疫苗的分子都必须能够引起保住性免疫,同时不导致免疫病变和免疫抑制。鉴于仍无用于对抗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疫苗,防治的重点仍是治疗。有人尝试过免疫治疗。在小鼠血吸虫病,emoInstedRes,1997;106(1):109-119 6Engers
7、HD.ParasitolToday,1998;14(2):56-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