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

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

ID:26051218

大小:6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4

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_第1页
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_第2页
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_第3页
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_第4页
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公司治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在学习现有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公司与私有公司管理层认知与行为方面的偏差,认为优化公司治理需要从管理层认知行为方面入手,并提出了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认知;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经济疲软和美国安然事件在全球引发了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反思。以日、德为代表的内部控制型、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控制型以及东南亚的家庭控制型都没有人们想象中

2、的坚固。这些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种绝对通行的国际公司治理模式。而我国的国有企业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深入,正在由侧重于培养竞争向产权多元化方式转变。目前,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双轨并存,经济体制和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客观要求我国国有公司必须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公司治理之路。    一、公司治理理论综述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理论的提出及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国外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在国内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了,尽管与公司有关的很多研究早已存在。比较典型的早期有关研究是伯利和米恩斯(BerieandMe

3、ans,1932)关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影响很大的论述,Mace(1971)关于美国公司董事会实际作用与理论上认定的和法律上界定作用之间具有很大差别的论述,以及詹森和梅克林(JensenandMeckling,1976)关于代理成本的开创性的论文。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与公司治理类似概念的是威廉森(son,1975)。当时,威廉森提出的是“治理结构”(governancestructure)的概念,与公司治理的含义已较为接近。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源自于90年代初国有公司的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内较重要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文献

4、的出现,则是90年代中后期的事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小川等(1994)的论著。在他们的专著中,周小川等认为国有公司改革的关键在于对国有公司进行公司制改组,而公司制改组的核心是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界定好所有者、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关系。他们还较早地提出了债转股的思路,并且建议应培育资本市场。张维迎则用西方经济学的工具论证了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的必然性,从而对所有制问题以及国有公司占主导的经济体制中经理市场的形成提出了鲜明的观点。青木昌彦、钱颖一在包括他们自己的文选专著中,提出内部人控制的论述,对转轨经济这种独特的经济形态中的公

5、司治理进行了探讨,张承耀、费方域则结合中国的国企改革,深入研究了内部人控制现象,提出了约束内部人控制的一些措施。  整体而言,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的文献大都集中在股权结构、融资结构、董事会构成和公司财务治理上,这些公司治理理论都建立在对现有的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和社会环境等体制分析上,只认识到了这些硬性约束的缺陷,而没有考虑作为这些治理手段的管理层主体。无论多么完善的治理结构,最后归根结底是要通过管理层的主体行为来实现的。事实证明,单纯的从制度因素考虑公司治理问题,或者仅从公司治理管理层主体的道德风险和信托责任着手,而不解决管理层主体心理缺位问题(包括激励约束不

6、对称),就不能真正焕发出国有公司的活力和改善国有公司的绩效。公司治理是不能发挥理想作用的。在对公司治理进行研究时,应该以管理层制定投资决策时的心理和行为为出发点,挖掘深层次的心理主导因素,分析管理层认知和行为存在的偏差。通过对决策者由里到外的分析,设计制定管理层约束激励机制,探讨公司治理的新方向。    二、国有公司治理管理层认知行为偏差    从本质上说,国有公司和私有公司的治理均以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为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国有公司与私有公司的终极所有者们与公司的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与代理的关系。作为国有公司的委托人——全体人民与国有公司的经理之间,以及作为私有

7、公司的委托人——股东与私有公司的经理之间,均存在着效用函数不一致性及信息的非对称性,这种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及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原因,也导致了国有公司和私有公司管理层在认知行为上存在偏差。    第一、与私有公司委托代理有关系相比,国有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有其较大的特殊性,即其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存在着较长的授权链。这种授权过程表现为两大等级体系,即从初始委托人(全民实际所有权)到国家权力中心(虚拟所有权)的自下而上的授权链,以及从权力中心到最终代理人(企业内部经理)的自上而下的授权链。政府作为联系双重体系的“关键人”,它既是初始委托代理的

8、代理人,又是最终委托代理的委托人。国有公司的这种自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