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土肥课程肥料篇

青岛农业大学土肥课程肥料篇

ID:26046004

大小:48.8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4

青岛农业大学土肥课程肥料篇_第1页
青岛农业大学土肥课程肥料篇_第2页
青岛农业大学土肥课程肥料篇_第3页
青岛农业大学土肥课程肥料篇_第4页
青岛农业大学土肥课程肥料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岛农业大学土肥课程肥料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岛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肥料篇第一章植物营养一、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是植物营养研究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在需要了解某一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时,进行调查研究往往是不可缺少的。调查研究包括查阅有关资料,召开调查座谈会和现场观察等。(二)试验研究方法1.生物田间试验法2.生物模拟法:3.化学分析法4.数理统计法5.核素技术法6.酶学诊断法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标准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

2、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三基本概念1、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2.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3最小养分律(1843年李比希提出)要点:①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

3、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4限制因子律(1905年英国Blackman提出)最小养分律的扩大和延伸.含义: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5报酬递减律含义:在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的总产量是增加的,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是依次递减的。6截获(Interception):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7质流(Massflow):是指由于水

4、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8扩散(Diffusion):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四叶部营养的特点1.叶部营养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2.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如直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3.叶部喷施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五叶面肥的优点08级植保4班内部资料-10-青岛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肥料篇针对性强、肥效好、避免土壤固定和淋溶、省肥方便六离子间作用1离

5、子间的颉颃作用定义: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2离子间的协同作用定义: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七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2)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八植物根部主动吸收说明了以下三个问题:1、植物体内离子态养分的浓度,常常比外界土壤溶液的浓度高几十甚至几千倍。2、植物吸收养分有高度选择性,而不是外界环境中有什么养分就吸收什么养分。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强度与其代谢作用密切相关,

6、而不决定于外界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植物生长旺盛,吸收强度就大,生长弱,吸收强度就小。九营养期中两个关键性的施肥期1.作物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乏、过多或比例不当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时期多出现在作物生育前期,如磷素营养的临界期多出现在幼苗期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是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对某种养分的需求量和吸收量都最多第二章氮素营养与氮肥一、氮的营养功能1蛋白质的重要组分2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3叶绿素的组成元素4许多酶的组分二、氮缺乏症状1整株:植株矮小,瘦弱2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为淡绿

7、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3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4花:稀少,提前开放5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6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三基本概念1氨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2氨的挥发损失: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3硝化作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4无机氮的生物固定: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5生物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

8、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08级植保4班内部资料-10-青岛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肥料篇四、铵态氮肥共同特性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3.可发生硝化作用4.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5.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6.对钙、镁、钾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