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12163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学生的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学生的兴趣——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漷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如何认识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是许多学校和教师所关心的。就校本课程的有关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漷。记者: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者的关系?崔允漷: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际上是指同一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三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类型。通俗地说,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统一的课程计划框架内,对“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真正实现权利分享、责任共
2、担的课程开发机制。因此,我们在谈论上述三类课程时,不能离开国家课程计划的背景。说他们是相对独立的,只是我们从“谁”即课程开发主体来说的。国家课程是指中央一级委托专家来决定的那部分课程;地方课程是指地方(主要指省)一级委托专家根据有关课程政策而决定的那部分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组织教师(主体是教师)或其他人士根据相关的政策而开发的课程。由于开发的主体不同,因此,后者与前两者的功能定位与载体形式也不同。然而,他们对学生的发展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记者:关于校本课程,现在全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崔允漷:现在的情况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许多地方不重视,学校也不想做,因为校本课程与考试无关;二
3、是许多学校还处于观望状态,认为我做你不做,竞争不公平,做的人反而吃亏;三是管理上有力度的地方就做,管理跟不上就不做;四是一些校长出于职业追求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去建设校本课程,特别是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些学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课程行政体制与国外的不一样,我们的校本课程是借用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概念,但实际操作上又与他们不一样。我们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的方式只能是在国家课程计划中让出一块来,类似的有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英国原来学校开什么课程校长说了算,好处当然是特色明显,不好就是外部没办法评价。而我们的课程只有外部评价,内部自己从不评价。这次
4、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就是不仅要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如在课程标准中把一部分内容或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留给了教师,而且还在新的课程计划中专门留出部分空间给学校,赋予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记者: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意什么?崔允漷:对一所学校来说,首先必须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不能随意开设课程,也不能随意增减课时。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关注课程开发的技术。课程开发非常讲究技术,如课程规划、设计、实施、整合、评价、审议等都有一定的程序或技术,否则很容易犯“拍脑袋”、“跟着感觉走”的错误。再次是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应研究学生的兴趣或需要
5、。一所学校要开发校本课程,要考虑课程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而决定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兴趣或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可能性,即依学校现有的师资、条件、资源等,我只能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或需求。以前的兴趣小组或活动课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随意性较强,不是学生需要什么我给什么,而是我能开什么就开什么,在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的论证不足。现在的校本课程是在过去的兴趣小组或活动课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以前的兴趣小组可能存在过早专门化的问题,导致小孩子不感兴趣。所以我们倡导小学一至三年级建立泛兴趣性的活动中心或“小小
6、俱乐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机会,提供丰富的、多样性的刺激。四至六年级就可以注重兴趣的稳定性,如成立兴趣小组就是一种形式。中学就搞选修课。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学校组织校内外的力量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过多地关注开设哪一门课或成立哪一种兴趣小组。因此,它关注的是学校的课程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个教师的课程事务。一门课程不合理只影响到一小部分的学生,如果一类课程不合理就会影响到一大批学生。在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既是权利,又是责任。记者:就您所了解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崔允漷
7、:总的来说,由于我国课程研究的落后以及管理体制的缺陷,学校课程建设能力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要本着“做中学”的态度,如果不让学校去做,永远都学不会。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一定的耐心,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新课程实施只有三年,实验区的一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课程素养与能力。当然,为了缩短时间,专家的专业支持,举办一些培训活动,互相交流分享,这样再过三到五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就会逐步形成。就我个人感受而言,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