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96646
大小:6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4
《[心理学论文]《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梅兰妮?克莱茵译者注:我们几乎可将克莱茵《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解读成其先前论述的续篇。1934年,克莱茵的大儿子死於登山意外。克莱茵在儿童时期已遭逢过悲惨的亲人死别--先是姊姊,然後是弟弟。现在,她又经验到另一种失落--女儿冷酷地判离了支持她的团体。似乎就是她个人经验到的这个可怕失落,确定了她对儿童个案发展的所有观察。梅兰妮?克莱茵在《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将任何年龄里发生的哀悼,都与正常婴儿发展中的忧郁形势连结起来。虽然,跟往常一样,克莱茵的理论发展是源起於佛洛依德的论述《哀悼与忧郁》(SE,Vol.XIV),但事实上
2、她所探索的领域却有些不同。佛洛依德强调的是主体自我与死亡所爱客体的分离;克莱茵强调的是复杂的内在世界,死亡的人在内在世界里最终会以做为好客体而得到修复。为了说明这个过程,她追溯自我对客体破坏与修复,攻击与爱的感受,以及哀悼者让婴儿期失去母亲的持续威胁重生的需要,这两者间的交互作用。我们必需了解,好母亲与对她的好感受胜过了那些坏的,而且在幻想里,这情形可在现在死亡的危机里再发生一次。1938年夏天,梅兰妮克莱茵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会议中发表了《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并於同年秋天加入了英国学会。她扩大并修正了这些论述以做为国际精神分析期刊(Int.J.Psycho.Anal.
3、,Voll.XX,pts3and4,1939)之特别编辑,并藉此对ErnestJones六十岁生日致敬。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之间的关系(1940)正如佛洛依德在《哀悼与忧郁》一文里所指出的,哀悼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去检验现实。他说,“哀伤这段时间对仔细地执行检验现实所加诸的任务是有必要的,而且凭借这项工作,自我才能成功地让性欲从失去的客体那里获得解放”。再者:“每一与性欲绑缚在一起的记忆与希望都被抚育并hyper《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梅兰妮?克莱茵译者注:我们几乎可将克莱茵《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解读成其先前论述的续篇。1934年,克莱茵的大儿子死於登山意外。克莱
4、茵在儿童时期已遭逢过悲惨的亲人死别--先是姊姊,然後是弟弟。现在,她又经验到另一种失落--女儿冷酷地判离了支持她的团体。似乎就是她个人经验到的这个可怕失落,确定了她对儿童个案发展的所有观察。梅兰妮?克莱茵在《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将任何年龄里发生的哀悼,都与正常婴儿发展中的忧郁形势连结起来。虽然,跟往常一样,克莱茵的理论发展是源起於佛洛依德的论述《哀悼与忧郁》(SE,Vol.XIV),但事实上她所探索的领域却有些不同。佛洛依德强调的是主体自我与死亡所爱客体的分离;克莱茵强调的是复杂的内在世界,死亡的人在内在世界里最终会以做为好客体而得到修复。为了说明这个过程,她追溯自我
5、对客体破坏与修复,攻击与爱的感受,以及哀悼者让婴儿期失去母亲的持续威胁重生的需要,这两者间的交互作用。我们必需了解,好母亲与对她的好感受胜过了那些坏的,而且在幻想里,这情形可在现在死亡的危机里再发生一次。1938年夏天,梅兰妮克莱茵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会议中发表了《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并於同年秋天加入了英国学会。她扩大并修正了这些论述以做为国际精神分析期刊(Int.J.Psycho.Anal.,Voll.XX,pts3and4,1939)之特别编辑,并藉此对ErnestJones六十岁生日致敬。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之间的关系(1940)正如佛洛依德在《哀悼与忧郁》一文里所
6、指出的,哀悼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去检验现实。他说,“哀伤这段时间对仔细地执行检验现实所加诸的任务是有必要的,而且凭借这项工作,自我才能成功地让性欲从失去的客体那里获得解放”。再者:“每一与性欲绑缚在一起的记忆与希望都被抚育并hyper《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梅兰妮?克莱茵译者注:我们几乎可将克莱茵《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解读成其先前论述的续篇。1934年,克莱茵的大儿子死於登山意外。克莱茵在儿童时期已遭逢过悲惨的亲人死别--先是姊姊,然後是弟弟。现在,她又经验到另一种失落--女儿冷酷地判离了支持她的团体。似乎就是她个人经验到的这个可怕失落,确定了她对儿童个案发展的
7、所有观察。梅兰妮?克莱茵在《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将任何年龄里发生的哀悼,都与正常婴儿发展中的忧郁形势连结起来。虽然,跟往常一样,克莱茵的理论发展是源起於佛洛依德的论述《哀悼与忧郁》(SE,Vol.XIV),但事实上她所探索的领域却有些不同。佛洛依德强调的是主体自我与死亡所爱客体的分离;克莱茵强调的是复杂的内在世界,死亡的人在内在世界里最终会以做为好客体而得到修复。为了说明这个过程,她追溯自我对客体破坏与修复,攻击与爱的感受,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