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88687
大小:184.56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4
《永明延寿之禅净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永明延寿之禅净思想闽南佛学院讲师法缘中国禅宗在唐末五代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禅宗在唐末五代逐渐繁兴的过程中也分化为诸多派系,即分化为临济宗、沩仰宗、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之五家禅。在这五家禅中法眼宗是成立最晚的一个宗派,但也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个派系。此宗系雪峰义存(822~908)——玄沙师备(835~908)——罗汉桂琛(867~928)——法眼文益(885~958)正式成立宗派,文益之后传天台德韶(891~972)——永明延寿(905~975)。法眼宗到了永明延寿时在南唐吴越国盛极一时。永明延寿是法眼宗著名的禅僧,他在继
2、承禅宗的“以心傳心、见性成佛”和“即心即佛”、自修自悟等思想的基礎上,广泛吸收华严宗和其他宗派的心性思想而建立自己的“一心”,延寿立“一心为宗”调汇融合佛教各宗,将佛教一切经教纳入一心,会通禅教,提倡禅教一致,而且又以净土融合于禅,倡禅净双修,其本人也是身体力行,持戒清严,行道念佛,“日课一百八,未尝暂废。”宋·志磐:《佛祖统记》卷26,《大正藏》第49册,第264下。以下简称《佛祖统记》。延寿大师集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在当时威望极高,受到吴越王钱氏政权的优遇和支持,使得法眼宗于五代宋初时期于南方显赫一时,达到鼎
3、盛。延寿所倡导的禅教一致、禅净双修等充满融汇、调合的思想理念,对后世佛教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宋明以降佛教的基本格局,永明延寿诚继六祖慧能之后“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雍正御制《妙圆正修智觉禅师万善同归集序》,《乾隆大藏经》第141册,第357页。一、永明延寿生平及其著作永明延寿,俗姓王,字冲元,本是江苏丹阳人,后迁居浙江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幼信佛,聪颖好学,十六岁时作《齐天赋》,献给吴越王,受到钱王的赞赏。年二十八担任吴越国华亭镇将,负责督纳军需。因擅自动用库钱购买动物放生,被判处死罪,押赴市曹处斩之际。吴越王元瓘(按:933
4、~941在位)使人视之曰:“色变则斩,不变则舍之。”《佛祖统记》卷26,《大正藏》第49册,第264下。已而色不变,延寿面对死刑,镇静自若,毫无惧色。遂赦免其罪,听令出家,礼当时居明州四明山(今浙江鄞县境内)龙册寺翠岩令参禅师剃度为僧。延寿出家后非常用功修行,“执劳供众,都忘身宰”、“衣不缯纩,食不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26,《大正藏》第51册,第421下。在龙册寺住了一些时间后,延寿便拜辞令参禅师,出外参学。初于天台山天柱峰下习定九旬,于其间闻法眼宗文益之弟子天台德韶禅师之名,前往参扣,一见而深器之
5、,密授玄旨,成为禅门法眼宗的第三代传人。同上。延寿居天台山时,还常在国清寺里,结坛修习《法华忏》,后来又往天柱峰诵《法华经》三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住持奉化雪窦寺,“除诲人之外,常于瀑布前坐讽禅默。”宋·赞宁《宋高僧传》卷28〈大宋钱塘永明寺延寿传〉,《大正藏》第50册,第877中。由是学侣云集,声名大振。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吴越忠懿王下诏邀请延寿大师往杭州,主持复兴灵隐寺的工作,梵刹因之得以中兴。一年之后,又迁往邻近的慧日山永明寺(即今净慈寺)担任第二代住持,从其教者,有两千余人之多。忠懿王仰其德行赐“智觉禅师”之号
6、,《佛祖统记》卷26,《大正藏》第49册,第264下。延寿大师在永明寺一住就达十五年之久,后人据此称其为“永明延寿”。在北宋开宝七年(970),大师又入天台山度戒众约万余人。同年奉诏于钱塘江边的月轮峰,创建六和塔。于开宝八年(975)示寂,年七十二岁。延寿大师一生著述颇丰,尤以《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影响最大。另有《注心赋》四卷、《唯心决》、《定慧相资歌》、《神栖安养赋》、《警世》、《观心玄枢》各一卷,以及大量诗偈赋颂等。大师之著作其理高远,其论雄健,以折中融合为特色。法眼宗虽于宋代中叶逐渐衰微,但延寿之巨著却流传千古,
7、甚至远播海外。据载,高丽国光宗大成王“览师言教(按:《宗镜录》),遣使斋书,叙弟子礼,奉金镂袈裟,紫金素珠,金澡罐等,彼国僧三十人,亲承印记,归国各化一方”,宋·惠洪:《禅林僧宝传》卷9,《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0套第3册,第240页。于是法眼一宗大行于海外。延寿之禅风,不仅继承了六祖慧能、圭峰宗密、清凉文益、天台德韶之优良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其突出特点就是:会通禅教、融净入禅、综合折中。二、永明延寿之禅法思想永明延寿之禅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会通禅教,主张禅教一致。他在继承禅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和“即心即佛”、自修自悟等思想的基
8、礎上,广泛吸收华严宗和其他宗派的心性思想而建立自己的“一心”,其目的就是以禅宗的一心去融合佛教各个宗派,以一心去统摄佛教一切经教。所以他在其所编撰的《宗镜录》自序中称“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宗镜录序》,《大正藏》第48册,第4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