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

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

ID:25959900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3

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_第1页
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_第2页
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_第3页
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_第4页
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简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前景【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其发展状况令人关注。综观以往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因自身缺陷导致了其努力并不成功。相比之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经济的开放性、双边贸易额大、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新兴市场经济市场规模较大、对外资有较大的吸引力等独特优势,有助于推动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并取得有效成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良好的前景。【关键词】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前景2002年11月4日,朱钅容基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

2、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将正式全面展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一项重要进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然而此前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中众多的区域一体化努力大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否克服经济结构雷同和竞争性较强的事实,突破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尴尬局面,国际国内都在拭目以待。笔者将借鉴以往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经验和教训,对比分析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特殊条件,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一、以往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大部分实践不成功的原因分析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以较大的热情

3、建立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尤其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涌现了数目众多的区域经济集团。例如,非洲有东非共同市场、西非经济共同体、赤道非洲联盟等,拉美有中美洲共同体、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市场等。然而,与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一体化(两者分别称为北北型一体化和南北型一体化)组织的成功实践相比,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经济绩效较差,甚至有的一体化组织已经名存实亡。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研究后结论性地认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安排一直并未导致区域内贸易的大幅度或持续的增长①。经济学家对导致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低绩效的原因进行了理论

4、上的分析和经验主义的研究,得出了多方面的解释。第一,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远远小于预期的目的,其区域内部贸易增加值比较有限②。虽然简捷概括有利于贸易创造的条件不很容易,但最广为接受的一个假定认为:当未来成员国的现有对外贸易的规模小于其国内生产,而且其对外贸易的很大一部分是与其未来伙伴进行时,贸易创造更容易产生③。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具备有利于贸易创造的条件,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对世界市场初级产品的出口,进口则主要是它们根本不生产或只能在高贸易壁垒保护下有限生产的制成品,而集团内部贸易只占其贸易总额的一小部分。因此,根据传统一体化理论的

5、收益标准,发展中国家不太可能通过一体化来改变贸易模式和对资源的配置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集团由市场很小、人均收入低、生产要素和结构相似的小国构成,这种经济结构不利于工业内部的分工和贸易来扩大区域内贸易,而工业国家则不同,它们市场大、产品种类多、人均收入高,有扩大工业部门内部贸易的潜力。因而不同国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后,其贸易增长的是不同的,发达国家之间主要是产业内贸易的增加,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依靠产业间贸易增长。由于对产业内贸易的变动引起的生产要素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本比较低,对产业间贸易的变动则会付出在生产要素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较高成本,所以发达国家间经济一体化能够迅速

6、增加内部贸易量,而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到而且代价高昂。第二,贸易转移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不同类型一体化中存在差异④。贸易转移理论一般认为,一国与成员国的商品成本差异愈小,或者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成本差异愈大,一体化的贸易转移效应就愈大,也就愈有可能遭受贸易转移带来的风险。在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尽管各国制造业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都处于劣势,但相对劣势较小的成员国可以利用一体化组织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世界市场竞争的威胁,确保对其他成员的市场准入,而相对劣势明显的成员国却放弃了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转向从集团内较高成本的进口,发展水平最低的成员国最有可能因贸易转移而遭受损失。相反,在南北型

7、一体化中,高收入国家的比较优势与世界平均水平差异大,因而容易遭受到贸易转移的损失,低收入国家则更多地获得贸易创造的收益。因此,南北型区域一体化具有使成员国收入水平趋于收敛的机制,相比而言,传统南南型一体化在贸易转移的作用下却“劫贫济富”,反而促进了成员国的收入趋于发散。第三,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产业的“集聚”机制不利于各成员国平衡发展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中,产业结构调整上存在“集聚”机制和“反集聚”机制。前者是指由于受到外部规模经济、技术外溢效应、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