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

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

ID:25956827

大小:78.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3

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_第1页
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_第2页
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_第3页
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_第4页
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冯友兰先生与中国哲学问题上世纪30、40年代,冯友兰先生(1895-1990)的《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陆续问世,尽管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早出10多年,但始终只有上半部,没有完成下半部,因此,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成为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加上他的哲学理论论著《贞元六书》,两大学术成果奠定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泰斗、中国哲学大师的学术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基本上成为讨论中国哲学的常规内容。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冯友兰先生耗费了20多年时间重写他的《中国哲学史》,令人感慨的不仅在于他

2、三易其稿,不仅在于他九旬高龄坚持写作,更在于他基本更换了一套新的哲学思想,也就是将中国哲学史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改写。冯友兰先生始终厚爱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哲学的抽象论、阴阳论、共性论等基本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认识论基本一致,然而,从先秦诸子到程朱理学,中国古典哲学的主要内容都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几百几千年,无论是对于世界的认识还是使用的语言概念,两者都大相庭径。因此,本文谈论中国哲学问题,并不使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内容,而使用《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的内容。  如果抽象脱离具体,认识和思维就掉进坑里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中对抽象和具体进行了

3、明确划分:抽象者是思之对象,具体者是感之对象。他认为抽象和具体是西方哲学使用的概念,中国哲学不使用,使用的是与之相应的形上、形下;真际、实际。由于今天的我们已经普遍使用抽象和具体两个概念,我们不妨将形上、形下;真际、实际相应地用抽象、具体表达。  我们都清楚,感之对象必须是客观事物,否则无从感起。按照冯友兰先生的划分,思之对象也是客观事物,只不过是抽象事物。这就出现问题了,世界上存在抽象事物吗?如果说抽象概念就是抽象事物,那当然就存在,而抽象概念实际上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比如天气,是人们认识天气现象所使用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个语言符号,它指示天气

4、晴天、下雨等等各种具体的天气现象,各种天气现象才是客观事物,客观事物中并没有天气这种事物存在。  《新理学》应该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他自号为讲理之学、最哲学底哲学、关于宇宙全体者。他在《新理学真际与实际篇》中这样解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有实际底(的,下同)事物必有实际;有实际必有真际,但有实际不必有某一实际底事物;有真际不必有实际。又在《新理学形上与形下篇》中说:即(即使)言语中之普通名词或形容词(意指人、马等抽象概念)所代表者,也是客观地,可离一件一件底具体事物而独有。不过此所谓有,只是就真际说,不是就实际说。本文由.L.收集整理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抽

5、象概念一旦出现,就成为纯粹的抽象概念,不仅可以脱离具体的客观事物而存在,也应当脱离具体的客观事物,而哲学,就是这种完全脱离具体的客观事物而就抽象概念进行描述的学说。  为了说明哲学思维中的抽象概念可以脱离具体对象,冯友兰先生在多处使用这是一张方桌作为例子。他的意思是:当我们说方有四隅(角)时,我们可不管事实上有没有方底物存在,事实上可以无方物存在。因此,抽象概念方是真际而不是实际。那么,方作为抽象概念可以没有一个具体实物吗?  首先,抽象概念并非人凭空生出的概念,它是人使用语言(口语和文字)表达的事物特征,如方,一种对事物外形的规定,有四个角的外形虽然是无数种大大

6、小小的方,但不可能脱离任何一个方,人的大脑中的方必须是任何一个方物,这任何一个方物都是一种具体物件,脱离具体物件的方,作为抽象概念,抽象的是任何一个物件的方,并非无物件的方,而且,方只是人们认识这种几何特征所使用的一个称呼,一种语言形式,就如同天气一样。  其次,超越具体的抽象只是人类认识事物所使用的语言,相当于代词、称呼,并非客观事物本身。当人们使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表述的时候,所思维、表述的内容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抽象概念所指示的具体对象。如为人民服务,人民、服务都是抽象概念,若有人表示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他(她)的意思就必须是我给某个(些)人做某件事情,这里的人

7、、事都是具体的对象和行为,若没有具体对象和行为,他的表示就等同空无内容。脱离具体对象和事实的抽象既然空无内容,这种抽象就是虚无的,并非哲学。  此外,抽象是超越具体的,抽象超越具体是就全部具体中的个别或者部分而言,抽象属于超越范畴,因为它涵盖的是全部,并非个别或部分,这种超越并非表示抽象与具体的个别或部分存在不同,相反,抽象与每个具体个体都保持对应统一,否则,抽象就不成立。  所以,任何抽象概念,在所抽象的意义上,都与具体的个体对应一致。当我们使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认识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正是它与个体一致的含义,只不过我们使用了抽象概念替代了具体的个体概念,并不因此

8、表示抽象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