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研究综述

“国民性”研究综述

ID:25956388

大小:7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3

“国民性”研究综述_第1页
“国民性”研究综述_第2页
“国民性”研究综述_第3页
“国民性”研究综述_第4页
“国民性”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民性”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民性”研究综述  [摘要]“国民性”一词引入中国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关于国民性话语一直存在着众多争议。因此,厘定“国民性”的有关基本属性是进行国民性研究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国民性;源起;争议;含义;特点;影响因素  Abstract:Morethanonehundredyearshaspassedsincethewordof[WTBX]NationalCharacter[WTBZ]wasintroducedintoChina.Thecontroversiesexistedduringthisperiod.Therefore,clarifica

2、tionontherelatedbasiccharacteristicsof[WTBX]NationalCharacter[WTBZ]istheprerequisiteforitsresearch.  Keywords:nationalcharacter;origin;controversies;connotation;character;influentialfactors    “国民性”问题曾是20世纪初被热烈讨论的话题,进入50年代后一度沉寂,近二十年来有关“国民性”问题的研究又日渐升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温元凯与倪端著《改革与国民性改造》、郑欣淼著《文

3、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与沙莲香编著《中国民族性》(一)、(二)等几部代表性的研究国民性问题的专著,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后学者参阅引述的重要资料。20世纪90年代,又有任剑涛著《从自在到自觉:中国国民性探讨》和俞祖华著《深沉的民族反省——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研究》问世。近几年,王德复著《民族复兴新论:国民性重铸与改革》和袁洪亮著《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等作品陆续出版,更加丰富了国民性研究的内容。此外,还有学者编辑出版了《反省中国人:文化名人剖析国民性》、《东方人与西方人:各国国民性格管窥》、《国民性面面观:中国名人论中国人》、《外国人眼中

4、的中国国民性》等书籍。还再版了如《西方的中国及中国人观念(1840—1876)》、《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E·A·罗斯眼中的中国》、《真正的中国佬》、《1897年的中国》、《中国人的性格》等早期西方人士观察描绘中国的论著。这些均成为研究中国国民性很好的借鉴材料。  至于相关论文的发表,较之专著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如中山大学的袁洪亮、鲁东大学的俞祖华两位学者的论文数量较他人尤其为多,见解也颇为深刻。诸多的研究有以考察近代国民性思想的演变规律、发展脉络为重点的;有对梁启超、严复、陈独秀尤其是鲁迅等历史人物的国民性思想进行翔实的个案研究的;有将国民性与科技、教育

5、、文化等不同学科领域结合起来加以探讨的。  但在这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也有着美中不足,即有关国民性问题研究仍然存在众多的分歧和争议,每一个学者的观点都并非无懈可击,以至有人说“从事民族性研究是一件注定要受指责的事。”[1]这种分歧与争议使国民性研究始终不能形成一种思想的共识和实践的力行,也导致了“整体研究水平还不高”[2]。  针对这些分歧和争议,笔者在参阅了大量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对国民性的一些基本的属性进行了解析,希望对其他研究者有所帮助,起到借鉴之作用,切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国民性”的源起    “国民性”一词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译用的西方词汇,是英语

6、nationalcharacter或nationalcharacteristic的日译,由梁启超等晚清知识分子从日本引入,用来发展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理论,属于所谓“先由日本人以汉字的配合去‘意译’或部分的‘音译’欧美语言的词,再由汉族人民搬进现代汉语里面来,加以改造而成的现代汉语外来词”[3]。    二、“国民性”话语的争议    在近三十年的国民性问题研究中,存在很多争议,主要表现如下。    1.“国民性”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是上世纪80年代初国民性问题解禁时最先被触及的话题。因为依此前的观点,“国民性”概念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观点相悖,“国民

7、性”是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基础的,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思想概念。  对于不认同阶级理论的人来说,这二者相悖的观点是无从谈起的。即使认同,这两者也并不矛盾。“国民性”并不否定“阶级性”,二者只是从不同角度而言的。一个人除了具备“阶级性”之外,也同时具有“国民性”。阶级性是该阶级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本质属性,而国民性作为全体国民的一种共性,和阶级的差别性形成同与不同的对立统一:国民共性寓于不同阶级性之中,不同阶级属性含有国民共性;同时,国民性在不同阶级的人们身上不可避免要打上本阶级的烙印。目前,这个问题已鲜有人再去纠缠。    2.“国民性”概念的认同问题  有人根本就反对

8、“国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