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

ID:25946455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3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_第1页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_第2页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_第3页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_第4页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域下地方高校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如李政道博士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然而,地方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髙校的艺术教育上,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资源方面都与发达地区高校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艺术教育不平衡现状需要依赖于地方高校去挖掘和整合地方特色艺术资源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来拉近和消弭差距。  1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概述  

2、“赣南苏区红色艺术”作为整个江西红色艺术文化中的特色组成部分,既是原中央苏区文化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也是苏区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发生学和艺术学角度的分析思考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艺术形成是需要一定地域的文化土壤和实践形成的基本艺术形态.因此,赣南苏区红色艺术概念界定,在狭义上所指的是在十年原中央苏区革命活动时期,在赣南苏区存在和与赣南苏区有关的一切积极革命艺术形式;在广义上所指的是与赣南苏区相关的一切艺术文化资源总称,换句话说,“赣南苏区红色艺术”是在某种程度上从区域性或文化性上打了“赣南苏区

3、”符号烙印的苏区艺术。  以1931年在瑞金的苏维埃一大召开为标志并确立了赣南的瑞金作为中央苏区政府所在地和政治文化的中心,聚集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如李伯钊、危拱之、钱壮飞等.苏区艺术文化事业在“瞿秋白同志的领导下,修订了《工农剧社简章》《高尔基艺术学校简章》《苏维埃剧团组织法》《俱尔部纲要》等,明文规定了各个组织的方针任务,从而使根据地文艺更加趋向组织化、革命化、群众化”;同时,在赣南苏区成立了诸多文体团队,如“工农剧社”“工农美术社”“中央苏维埃剧团”和“蓝衫团”等,并建立了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

4、“中央苏区蓝衫团学校”(1934年3月改名高尔基戏剧学校).苏区艺术文化在赣南苏区出现了艺术繁荣的局面,据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底所写《长冈乡调查》中介绍,江西兴国县长冈乡“全乡俱乐部四个,每村一个,每个俱乐部下,有体育、墙报、晚会等很多委员会……每个村的俱乐部都有新戏”,并在调查中提出苏区“每个乡苏维埃都要学习长M乡的文化教育工作因此,在苏区时期,党和赣南苏区人民把苏K艺术文化的发展推到一个历史高潮。  在苏区艰苦朴素的革命生活中,赣南苏区文艺工依据现实革命生活,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了大量艺术作品

5、,这也诚如石仲泉先生在赣南考查时所言:“在赣南苏区,党和红军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伟业,书写了光耀中华的历史《江西文化艺术志》中统计部分苏区艺术作品有近300余项作品,这些丰富的艺术资源为我们当前的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载体和改革思维。  2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与高校教育融合  追寻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源头及其发展历程,高校艺术教育就是一条以“人本”教育为主线,历经审美启蒙、审美形成与审美创造的途径.早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就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提出:“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

6、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的“以美育代替宗教”U号并在当时的北大推广实施,而“美育”一词也成为此后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符号.正如张道一先生在《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文中所说,“尽管美学家可以潜心研究”美,但纯粹的美是难以进行教育的,因此,就其载体来说,“艺术教育是较理想的形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高校艺术教育能引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美育”载体的选择问题,即什么样的艺术资源是合适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在2014年年初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特别指

7、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这或许是政府部门对这种现象的一种回应,但却为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定位指明f方向.赣南苏区红色艺术作为艺术资源本体和时代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艺术审美性和典型的时代精神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构建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和创新模式的新思维。  3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观念的创新转变  3.1地方高校在艺术教育的政策导向上过于强调向部属院校学习,以部属高校观念为导向,未能形成地方院校

8、自身的教育观念即凸显它的区域性和因地制宜性  从教育的顶层设计来说,政府对教育政策的开展与主导采用的是阶梯式下达方式,即国务院、教育部及相关部委、部直属高校、省属地方高校、市属地方高校.教育政策阶梯式下达的方式是行政体制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本身没有异议,但在政策整体执行的过程中会形成“走样”或“变形”,尤其是到偏远地区教育基层的执行端.教育政策的“走样”或“变形”就会出现政策“僵尸”或“依葫芦画瓢”的现象.M时,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制定项目组成员主要集中在各部属重点高校及专业机构,如《艺术课程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