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总复习中的“实验导读复习法”论文

物理总复习中的“实验导读复习法”论文

ID:2594321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3

物理总复习中的“实验导读复习法”论文_第1页
物理总复习中的“实验导读复习法”论文_第2页
物理总复习中的“实验导读复习法”论文_第3页
物理总复习中的“实验导读复习法”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理总复习中的“实验导读复习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物理总复习中的“实验导读复习法”论文重新观察与实验在总复习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论是新课教学还是复习教学,把观察与实验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即“实验导读复习法”。现对此方法简要分析如下:一、小实验的作用利用小实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重新观察与实验在总复习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论是新课教学还是复习教学,把观察与实验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即“实验导读复习法”。现对此方法简要分析如下:一、小实验的作用利用小实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初中物理知识是由众多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有机组织的知识体系。其中相当部分内容,在新课教学中,与实验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此,在总复习教学过程中,再次启动物理实

2、验的“桥梁”功能,发挥实验的“强心剂”作用,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具体做法是:1.教师确定复习的内容,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规律,但容量不宜过高。2.展示形式新颖、内容别致、易于选材、易于操作的小实验。3.围绕复习的内容、要求,结合实验的情况设计课堂练习题。4.要求学生课后模仿教师的实验,自行设计出类似的实验,并且相互出题、相互解答。例如“压力和压强”一节的复习。我展示两条直径不同的细线切割熟鸡蛋的演示实验。根据实验情况,设计出如下习题:(1)本实验包含哪些力学知识?(2)(在学生回答之后提出)什么叫压力和压强?它们的符号、单位分别是什么?压力的特点是什么,与重力有

3、何区别与联系?(3)本实验表明了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它的公式表现形式如何?你能否利用该公式解释两条不同细线切割熟鸡蛋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吗?(4)如果细线对蛋的压力同为10N,两条细线横截面积分别为1mm2和10mm2,那么两条细线对鸡蛋的压强谁大谁小?二、综合实验的运用利用综合性实验设计,系统地复习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总复习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把看似分散、独立,实为紧密相连的知识系统化。利用综合性的实验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现以密度知识的复习为例,分析其操作步骤。1.教师在课前确定复习课题:物质密度的测定实验设计。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立测定物质

4、密度实验的原理或方法。由于物质的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种类存在某些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对应关系和其他相关知识测定物质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的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和数据表格内容。3.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验方案合理地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提交实验报告。4.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分析各种实验方案,运用关联联想的方法,以物质的特性为龙头,以物质的密度测定为主线,把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汇集在“密度”的周围,组成一个联系紧密、脉络分明的知识体系,从而完成知识重组、建构知识网络的复习目的。5.结合建立的知识网络,设计以

5、密度为专题的各种练习题。习题的类型可以不拘一格。三、开展竞赛活动在阶段复习之后,开展以观察与实验为主题内容的物理综艺活动或物理全能接力竞赛,既能调节紧张沉闷的复习气氛,同时能全面检查学生阶段复习的成果,特别是观察与实验能力的发展情况。1.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把学生均分成若干小组。2.教师预先设计好既有实验估测、观察说明、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又有数据分析、实验简报等内容相关、互相承接的题目,题目的数量要与每组学生数相同而且难度不能太大,耗时不能太长。3.教师公布试题及竟赛规则,各组同学利用简短的时间根据本组成员能力分布情况迅速确定各人应答的题目。4.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

6、成试题。组织评判各组成绩并公布优胜组和优胜个人。四、几点说明1.利用“实验导读复习法”进行总复习时,要正确处理好“双主教学”关系。既不能越俎代庖,学生只看不做,只听不想;也不能不加引导,特别是观察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引导。2.教师在利用“实验导读复习法”进行复习之前,必须如同上新课一样,做好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特别是对实验的设计,要力求新、趣和实用。3.“学无定则,教无定法”,只有与其他先行教学法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导读复习法”的复习功效。“实验导读复习法”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的理论基础上的总复习课堂模式,它的核心内容就是重新突显“观察与实验”这一物理学

7、研究的基本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