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

ID:25911266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_第1页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_第2页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_第3页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_第4页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弗吉尼·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论文.freelofOne'sOuelTaylorColeridge,1772—1834)的名言指出:“如果一个人是男性,他头脑中那部分女性因素必定仍然在发挥作用;如果是个女性,她也必须和头脑中的男性因素沟通对话。柯勒律治曾说.freelaculinity)与阴柔(feminili-ty)的两个方面,他/她就会越来越接近整体性(aleinLiterature,1973),或从伍尔夫的性格和特殊经历出发研究她提出此观点的原因,如南希·贝茨(NancyBazin)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雌雄同体幻想》(Virginiaoi)的《性/文本政治》(Sexu

2、al/TextualPolitics,1985)、马吉科·米诺一品可奈(MakikoMinooftheSubject,1987)等都借用了解构主义的观点对“雌雄同体”观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研究中,又以莫伊与肖瓦尔特(ElaineShoBrontetoLessing,1978)仅从题目一看便知,她套用了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暗示自己对这位前辈的女性主义思想的继承,内容更是沿着伍尔夫关于女性缺席于英国历史与文学史的观点而进行的“补缺”工程。但是,肖瓦尔特并不赞同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她在书中辟专章批判了这一观点,认为伍尔夫是在去性别化(desex-uation),是在逃避性特征(se

3、xualdesignation),与其说这一概念是“富有成效的极致与完善”,不如说是“一个无性与不育的隐喻”。伍尔夫是出于害怕而逃避固定性别身份才提出这个概念的,她陷入了超性别的整体论中。莫伊的《性/文本的政治》针对肖瓦尔特的批评进行批驳,她借用解构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是对性别身份认同以及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二重性的解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上,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这一观点对伍尔夫的单个作品进行解读,如对其传记小说《奥兰多》(Or-lando,1928)中带有双性特征的主人公奥兰

4、多的解读,对其意识流名著《到灯塔去》(TotheLight-house,1927)的解读等;一是将伍尔夫的这一观点与其他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如将伍尔夫的“雌雄同体”与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比较等。纵观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关于这一思想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点。首先,伍尔夫最先表达“雌雄同体”概念时,指的是作家的创作态度。伍尔夫在散文《赞助人和番红花》(“ThePatronandtheCrocus”,1924)中指出:“一个作家是没有性别的。”五年后,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具体而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同时,她还称赞大文豪莎士比亚、斯特恩、柯勒律治、济兹、柯

5、伯、兰姆、雪莱等雌雄同体的伟大作家,认为弥尔顿、本·琼森、华兹华斯和托尔斯泰身上的男性稍为多了一点,而普鲁斯特身上的女性又稍为过了一点。如果作家创作时能忘记自己的性别,作品才可能具有永恒魅力。“任何作家在写作时只想到自己的性别是致命的,做一个纯男性或纯女性都是致命的。人必须是具有女子气的男性,或是具有男子气的女性。”伍尔夫不断强调的观点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两种主宰的力量,一种是男性的,另一种是女性的;在男性的头脑里,是男性胜过女性;在女性的头脑里,是女性胜过男性。正常而舒适的生存状态,就是二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由此可见,正如赫尔布伦沿着伍尔夫的这一概念对英国女作

6、家进行考察,并得出结论说,伍尔夫生活其中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中的大部分作家都具有“雌雄同体”的性格一样,伍尔夫的原意应该是,只有作家具有了“雌雄同体”的性格,才能创造出展示“雌雄同体”幻想的作品来,才能创造出不朽之作来。其次,我们有必要将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其整个小说创作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为,虽然她正式提出“雌雄同体”观是在1929年,但是如果我们考察她的全部小说,就会发现,自第一部长篇小说《远航》(TheVoyageOut,1915)开始,她就在不断塑造“雌雄同体”性格的角色,至1928年的《奥兰多》,这一性格角色走向极致。根据赫尔布伦的观点,这说明伍尔夫本人的确具有“

7、雌雄同体”的性格,同时,她的“雌雄同体”观并非凭空而来的孤立产物,与当时的历史语境是分不开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正处在风起云涌之时,广大女性深受影响,其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出现了一大批“新女性”(“Nean”),以反叛维多利亚时代培养起来的“家庭天使”(“theangelinthehouse”)形象。“新女性”是当时的一个时髦用语,出现在各种文字记载中,其特点与伍尔夫小说中那些具有雌雄同体性格的女性角色如出一辙。二“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