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汉民族童谣的史载特点综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民族童谣的史载特点综论[汉民族童谣的史载特点综论]汉民族童谣的史载特点综论·霍美丽(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234000)·摘 要:童谣在广义上指主要传唱于儿童口中的音节和谐的歌谣,汉民族童谣的史载特点综论。根据保存下来的文本,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不同时期记载的童谣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明代以前保存下来的童谣主要是作为神学和政治附庸而存在,政治预言性是其主要特征;明代以后表现儿童现实生活和真实性情的童谣文本开始增多,并逐渐成为主流地位;当代记载的童谣作品则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关键词:汉民族童谣
2、; 历史记载; 特点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1671-9743(2010)10-0064-03FeatureoftheHanNurseryRhymesRecordedHistoryHUOMei-li(SuzhouUniversity,Suzhou,Anhui234000)Abstract:Nurseryrhymesrefertoharmonysongssungbychildrenmainlyinabroadsense.Accordingtotextpreserved,bec
3、auseofdifferentconcepts,recordedhistoryfeatureofHannurseryrhymesesaremainlypreservedasatheologicalandpoliticaldependencyexists,itsmainfeatureisPoliticalandpredicted;AftertheMingDynastythenurseryrhymesdemonstratedchildrenreallifeandemotionsbegantoincreas
4、eandgraduallybeethemajorpart;Thefeatureofcontemporarynurseryrhymesrecordedarediversity.Keyes; recordedhistory; feature·“童谣”一词首见于《国语》[1](P255),后来有过“小儿谣”、“孺子歌”、“小儿语”等多种称呼和分类,“五四”以后,又有一新的名词———“儿歌”广为传播。关于“儿歌”与“童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历来学者几乎都根据《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2](P337)和
5、《韩诗章句》“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3](P1165)对歌与谣的解释为蓝本,把是否配曲乐作为划分“儿歌”与“童谣”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事实上,儿歌与童谣并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成人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儿童教育的目的,往往对传统的童谣进行改编谱乐,加工成儿歌教儿童歌唱;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性又决定了他们在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也往往对儿歌进行随意的改造,从而又转变成“无章曲”的童谣。因此,在笔者看来,儿歌与童谣在文本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文本为研究对象,故在对童谣的界定上,取
6、用的是最广泛的定义,即为儿童喜爱并相互传唱的所有的音节和谐的歌谣,我们都将称之为童谣。它既包括表现儿童生活和思想情趣的民间童谣,也包括以很大的现实性和社会性为内容的古代童谣;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无乐自诵的童谣,也包括现代意义上配乐演唱的儿歌。在当代很多人的印象中,童谣一直与“简单”、“明白”这类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确,童谣因其儿童这一独特的传播群体和民间性口述性这一独特的传播方式,关于它的综述和研究历来遭到人们的忽略,至今其发展历史的特点尚不明晰,社会文化论文《汉民族童谣的史载特点综论》(lunwen/汉
7、民族童谣的史载特点综论2 第2篇佛教文化东向发展与北方草原民族的相互影响 〖预览〗佛教文化东向发展与北方草原民族的相互影响 佛教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沿丝绸之路传入汉地及北方草原地区的特殊的精神文化遗产。无论是始于两汉之际,由印度及西域高僧传布于汉地的印传佛教,抑或公元11世纪,经由青藏高原传入北方草原地区的藏传大乘佛教,均对草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佛教的传入对亚洲内陆北方草原社会注入诸多新的外来文化元素,极大地丰富了草原文化内容,也积极影响了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
8、、雪域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间的联结与交融,加强了不同文明间的精神文化联系。 佛教创立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杜继文先生认为,其创立时间应在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之间。其诞生地古代被称作迦毗罗卫国,今位于印度北部的尼泊尔境内。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开始向古印度以外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传布,向西北传入犍陀罗、罽宾、大夏等北印度及中亚古国而逐渐成为跨越民族、跨越国家的世界性宗教,也为佛教东逾帕米尔高原,沿丝绸之路进一步向天山以南诸绿洲城郭国家的传播和发展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