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

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

ID:25887829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3

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_第1页
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_第2页
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_第3页
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_第4页
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内团体的无奈与自信  论文关键词:清谈内团体自我效能感偏见无奈自信  论文摘要:令后人企羡的魏晋风度,其实就是魏晋士人这一内团体集体政治效能知觉上的无奈和个人人格独立自信的结合体。正是由于他们这种透射在无奈之中的自信,让后人着迷甚多,历久弥新。    魏晋士人在“乱世”中生存,当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儒学式微、名教危机、玄学大兴的时候,魏晋士人的生存却在无奈中透射出一种自信。魏晋士人群体在乱世中滋长起来的个体自觉,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自我价值肯定。笔者下面就用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部分观点对魏晋风度作一点浅

2、析。.L.编辑。  社会心理学把人们生活的世界从偏见产生的根源分为内团体(in-groups)和外团体(out-groups)对于前者而言,个体把自己看作其中的成员;而外团体则相反。笔者称魏晋士人为一内团体,是因为魏晋士人的生存与创作等方面的共通性,这是一群于乱世之中有着高度自信的知识分子。他们与中国文学史上其他历代文人有着较大的差异。“魏晋风度”这一概括似乎是对这一内团体永久性的赞誉。  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把持朝政,政局动荡。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击碎了士人长久以来形成的救世思想。士人阶层和专制君权(及其

3、操纵者宦官和外戚)之间的“话语权力之争”的结果导致了“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对士人的伤害是极大的。士人从此转向了个体自觉。魏晋士人就是在此之后的一个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群体。正始时期,以曹爽为代表的和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两大政治集团都想尽千方百计地培植各自的党羽,这就把皇权意识本已经十分薄弱的士人心中的儒家入世思想更加削弱了。司马氏集团篡政之心曝光之后,面对血腥的政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士人虽然怀着对曹魏集团眷顾之意,但是却并不敢公然地反对,大胆的嵇康那种“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越轨之举,也只是以其放荡悖礼行为来表

4、现自己的愤懑,却并没有公然说反对司马集团。他们内心仍然有着入世思想。如阮藉内心深处,并非没有入世的思想。《晋书·阮藉传》载:“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余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阮籍酣饮是为了排遣郁闷,他心中有一股无奈之情。而当时与阮籍一样同为浮诞者代表的,如王戎、阮咸、刘伶等,他们都是在叹息之中寻找解脱。《晋书·向秀传》记:“康既被诛,秀应本郡计入洛。文帝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向秀的改节,也是一种很无奈的选

5、择,是无可选择的选择。嵇康临行的一幕,时时在他的心里缠绕不去,他不是自愿的举郡计入洛,而是惧祸、是死的威胁与自全的欲望迫使他改节的。我们可以很明白的从向秀的《思旧赋》中看出他对曾经与嵇康共同生活的怀念,那种“相对欣然,旁若无人”的场景在他改节之后也成为了回忆。士人在如此的忧生心态下,不得已以求自全。魏晋士人这一内团体的自全心理表现在行为上是“不婴世务,在职而不尽责,责于牵涉个人安危的关键时刻,宁舍是非而依违两可;而在生活上,则是求放任以自适,于潇洒风流或纵欲放诞中享受之乐趣。”①(P230)曹魏士人和西晋士

6、人的无奈大多是因为政治黑暗之中的性命之忧。另外,以左思为代表的一批寒士,因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仕途现实而以冷眼旁观的态度无奈地叹息,这种无奈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而东晋士人的无奈则又是另一番情况。《世说新语·言语》31则:“过江诸人,每至美,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他们的无奈更多的是来自国土的沦丧而导致的物事人非的故国难归之痛。在习惯了已经成为定局的情况后,士人形成了偏安心态。蔡谟、王羲之等人就不赞成北伐,他们大都没有雄心来收复故土,而只

7、是注重个人超脱。东晋士人放纵依旧,虽说是积习所致,但政局使得他们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降低了,他们依然是无奈的。不过此时,他们没有像之前的前辈那样有强烈的忧生心态。无论是曹魏、西晋还是东晋士人,他们的无奈都与政局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和他们所受的玄学思想有莫大的的关系。由此可见,魏晋士人这一内团体心底的无奈是极大的。  社会心理学认为: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②(译者前言)也就是个体在经过一系列事情的强化之后,形成的一种预测性的信念。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8、。魏晋士人,尤其是西晋士人,他们各自都在政治上努力而无果,虽有人在其政,却并没有谋其事。抱负难以实现。由此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从而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内团体特有的集体效能知觉,即“群体对它具有组织和实现行为达到一定成就水平所需要的行动过程的联合能力的共同信念。”③(P683)于是在这一内团体中间形成了责任分散效应,即“当有不止一个人能够在紧急事件中帮忙的时候,人们常会假设他人会或应该帮忙——于是他们自己就会退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