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

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

ID:25881113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3

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_第1页
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_第2页
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_第3页
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_第4页
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摘 要:此论文力图从东方与西方的视角研究教育与幸福的关系,重点考量了古希腊和古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以及基督教和佛教。为使这一研究更有体系性,研究者列出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孔子、孟子的教育理念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教育理念相比如何?第二,佛教之涅 与基督教之福祉相比如何?第三,在哲学与宗教方面,教育与幸福有着怎样的关系?为解答这些问题,研究者以文化环境影响论为基础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透过东西方两面镜子,研究者为理解意义重大的人生幸福和安宁,向广大教育和理论研究者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作者认为此研究具有更深、更细的研究价值。另外,东西两个社会的智慧和理论若能够

2、结合在一起,有关幸福的研究也会有新的范式。.L.编辑。关键词:教育;幸福;东方;西方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sbettheperspectivesoftheandChristianityasinethisstudysystematically,threeresearchquestionsareaddressedasfolloandChristianity?Andthird,eth2od,thelensesoftheWestandtheEastfortheeducatorsandth

3、eoristsofbothethodolo2giesinthefuture.Inaddition,theauthorsuggeststheandtheoriesofthetsofhappinessoronia)誉为圣洁人生的最高和最终目标,在《政治学》中把幸福定义为美德的实现。古代中国,老子(公元前604?~531)在《道德经》中提出人生存于世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道”,不做与之相违背之事,“无为而治”才能达到幸福。从宗教观点来看,佛教认为克服所有欲望才能致达幸福或涅 ,基督教认为听从主耶稣的教导能致达幸福和解脱。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写到,全心全意赞美上帝的创造物、一心向主

4、才能致达幸福。古代从哲学和宗教方面对幸福的讨论和探究引伸出许多其他的思考,但大多没有经过严谨的验证,不具有可靠性和操作性。因此,很多现代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从机械论视角研究幸福。例如,在柯莱恩的书《幸福的科学》中,他把生物动力系统、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联系在一起。在奠基人马丁·塞利格曼的书《真实的幸福》中,他认为幸福是由正面情绪和行动组成的。另一方面,按政治经济学的说法,许多经济学家创造了“幸福经济学”这个概念来研究国家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根基于纷繁复杂的观念,取决于人们能够得到幸福感的事物。总览以上对于“幸福”概念的讨论,“幸福”这个词不但不简单明晰,反而复杂模糊。

5、由于文明、宗教、时间、地点、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学历背景不同,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尽管如此,作者还是认为幸福像被人们有意无意种在心灵花园中的一棵“幸福树”,那些努力追寻幸福的人为它浇水、施肥,养育它,他们就能看到、摸到、感受到、享受到并拥有这颗幸福之树。三 教育理念:孔孟之道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作者在本部分聚焦教育的个人目的与社会政治目的,回顾孔子和孟子的教育理念。孔子和孟子,这两个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东亚社会产生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的仁爱与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并且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影响着韩国、日本和越南。孔孟之道的核心可以用四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关键词描述:“道

6、、人性、修身、治国”。这四点在相传为孔子的弟子子思所作的《中庸》的卷首即被体现出来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在《中庸》的卷首语中,“道”是人自我修养的准则。高尔特指出:“道并不是放纵人性,而是从人的实践出发进行自我修养,致达人性与天命的和谐。这就是教育。”[4]换句话来说,教育是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修养的手段,是协调人性与天命的方法。一个人只有以仁道来改善自我,才能完善自我,最终实现政治抱负。“道”在《论语》和《孟子》中作为诠释孔孟

7、之道意义最为重大的关键词,出现了无数次。在《论语》中,孔子认为“道”是天命与人性的统一,总是与人性和美德联系在一起。仁爱、正直、适度、学问这样的理念贯穿《论语》全文。在有关人性与学习的问题上,孔子主张通过自我教育来达到人性的完善。同样,孟子也认为自我教育不但能使人性美好真实,而且能让人致达贤者乃至圣人的境界,并进一步提出了修养自身的方法是了解自己的本性,“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5]。在个人修养的问题上,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学习是了解人性的必要元素,是个人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方法而非谋生的实际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