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ID:25881022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3

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_第1页
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_第2页
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_第3页
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_第4页
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道德维度 道德教育 多元社会  论文摘要:本文以为,在多元社会背景中,对道德教育的思考应该实现由道德尺度到道德维度的转换。在道德维度上思考道德教育是对以往研究道德教育思路的一种超越,它使研究与主观主义倾向保持一定的距离,反思道德教育活动本身的道德内涵及表现形式,是与多元社会所提倡的包容性价值倾向相一致的研究立场与态度。  一、多元社会呼唤对道德教育的道德反思  随著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多种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机会增多了,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任何一个国家都将遭遇文化

2、多元的境况,都会面临如何构建多元境遇下的社会伦理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当下的中国正处於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个别地区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区域间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经济学界已有“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四个世界,四种社会”[1](pp.1–3)的说法;另外,多民族与多种宗教信仰并存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现实。共时态的文化多元与历时态的价值冲突并存,增加了中国当前多元价值冲突的复杂性。  在多元价值冲突中,中国道德教育的伦理问题突出出来。道德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应当如何定位?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是否必然是一种精神强制

3、?学生所养成的德性与道德教育目的相去甚远,是单纯的教育技术问题吗?道德教育以灌输为主,已成为公认的问题,为何不能彻底解决?道德教育系统本身生态失衡:要求学生有独立人格与个性、有创新意识,学校生活却处处是严格的、不可质疑的规范;要求学生充满爱心,而学生却经常看到或受到教师的严厉体罚与虐待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道德教育本身进行价值反思,思考道德教育的伦理品性,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理论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理论界,对道德教育的伦理关注也随著多元社会的日渐形成日益受到重视。20世纪前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就曾对“灌输式”教育的道德性质疑,詹姆斯.麦克

4、莱伦提出“或者无效或者不道德”的现代道德教育佯谬(paradoxofmoraleducation),柯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道德教育的方式,也不是道德的教育方式,到60年代,彼得斯发表《伦理学与教育》,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们对道德教育的伦理反思,还集中在灌输方式上。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应用伦理研究的新浪潮。在这次浪潮中,对道德教育的伦理思考主要通过对教育本身伦理性的反思体现出来,代表性研究有里斯.布郎(LesBro.  在自我反省意识上,道德教育体现人类对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选择。  彼德斯说,“教育,在任何程度与水平上,基本上都是要

5、引导人们过一种生活方式”[8](p.56)。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或道德教育,来接近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并且把这种理想传输给年青一代,期望他们也向这一目标努力。但是人类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不仅仅体现在告诉青年一代什麽是好的,应该怎麽样做这类观念上,而且通过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体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教育进行的方式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学生往往会从後者那里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如,在相似的情境中,学生往往会模仿老师解决与处理问题的方式,而把老师告诉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的话置之脑後。古人说,教,上所施下所效,教育对学生学校生活的审慎与

6、精心设计的态度、老师为学生精心设计课程的努力,都会成为学生以後设计自己生活方式的效仿对象。  但是,道德教育并非体现所有个体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反对或压抑个体除某种生活方式以外的其他选择,而只体现道德教育的权力主体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一主体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公共教育)。  (二)道德教育中隐含著爱与责任  道德教育的存在是由於个体(表达自己见解)和社群(安定秩序与种族延续)共同生活的需要,但仅仅有这两方面的需要还不能直接导致道德教育的发生,这里还潜在一个常常不为人重视的因素——对後代及种族生活得更好的责任和爱,

7、正是这一因素构成道德教育绵延不竭的内在动力。  如果只有个人表达自己见解的需要,不一定导致教育活动的发生;同样,社群可以通过军队、警察、监狱来保证社会的秩序,也不一定要通过教育。只有个人和社群,意识到道德教育活动对社会生活(个体的和群体的)的重要性,同时伴随著对个体幸福与种族兴旺发达的责任,才会导致道德教育行为发生。牧野先生说,“教育是人的打算和计划的产物”[9],这是一种特殊的计划和打算,计划与打算者并非完全是为了教育者自己,而是为了他人、後代或群体。很难说孔子历尽艰辛的讲学是为了自己,即使对於後来制度化教育中的职业教师而言,与教师这一职

8、业直接相关的需要也许是谋取生计,但是不能说道德教育作为一种计划和打算的目的不存在了,而是这种计划和打算由个人转移到了国家和群体那里。  责任是爱的沉淀与表达,道德教育本身所表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