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6929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河北农村互助养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北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河北农村互助养老研究 近年.L.来,河北省农村出现了互助养老的新形式,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一种突破。互助养老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因此,需要认清互助养老的内部情况和外部运行环境,从而找到一条真正适合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道路。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互助养老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考察,分析互助养老形式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并提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对策。 一、河北农村互助养老新形式的出现 如何破解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难题,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邯郸市肥乡县前屯村从2008年开始,创造性地成立了集体
2、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幸福院,走出了一条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新路子,成为河北破解农村社会养老难题的一个尝试。2010年河北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活动,明确提出2011年全省要力争20%的村要完成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全省实现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覆盖的目标。 二、河北农村互助养老SWOT分析 (一)河北农村互助养老优势(S)分析 1、农村互助养老成本低、农民养老负担轻。农村互助养老可以充分发掘本村内的养老资源,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一方面农村互助养老不需要兴建大量的房舍,可以充分利
3、用村里原有的空置房舍兴办互助幸福院,这样成本自然会降低;另一方面农村互助养老也不需要工作人员,入住的老人实行互助养老。 2、农村互助养老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农村互助养老不会改变老人生活的人文背景,互相照料关怀,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空巢老人更容易接受互相提供的养老服务。 3、农村互助养老形式多样。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农村空巢老人对养老服务需求的不同,农村互助养老可以分为福利型、补贴型、互助型。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可以是完全福利型的;村里集体经济较好,可以在设施和生活上给予补贴;集体经济薄弱,主要靠自助互助、集资和政府支持实行互助
4、养老。 (二)劣势(W)分析 1、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从目前河北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状况来看,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建设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集资,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不足。对于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来说还能维持,但对于集体经济较差、农民自身比较贫穷的农村来说,建设和维持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2、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农村互助养老是依赖入住互助养老幸福院的老人之间的互助服务,这些人几乎没有养老服务的培训,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只能提供日常的吃住服务,对于老人疾病护理和精神慰藉知识也完全没有,因此养老服务的水平是最低层次的。
5、 (三)河北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机遇(O)分析 1、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带来需求的扩大。随着青壮年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的空巢老人日益增加。河北省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2010年底全省老人总数达到1,00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4.1%,并且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12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5.5%,其中65%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一项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由此可见农村互助养老的需求与日俱增。
6、2、河北省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作为农村互助幸福院养老新形式的创新地,河北省各级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2010年制定了《河北省民政厅关于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的意见》,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活动,明确提出2011年全省要力争20%的村要完成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全省实现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覆盖的目标。各级政府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威胁(T)分析 1、社会认同度不够。农村互助养老是个新鲜事物,规模不大,条件有限,短时间内农民的认可程度不够;再加上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儿女们把
7、老人送入互助幸福院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老人也有类似的感受。如果社会认同度不够,入住老人少,则互助幸福院的存在价值会受到质疑。 2、互助幸福院的管理问题。现在农村互助幸福院实行入住老人自治管理,一般由村干部兼任院长,推选一位老人负责院内日常事务管理,老人互助养老。由于老人们由家庭生活一下子进入集体生活,难免有所不适应,互相之间难免有摩擦。这对于幸福院的管理也是一个挑战。3、互助幸福院发生意外的责任问题。互助幸福院内入住的老人,在生活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意外,对于发生意外带来的伤害应负责任问题,如何认定、如何履责,确实是个难题。目前各地在入院前要和老
8、人及其子女签订意外伤害由老人和其子女完全承担责任的协议。这种协议对于习惯上能够明确责任的问题尚可自行解决,但对于责任主体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